美国大公司裁员潮你怎么看 AI只是借口
美国大公司裁员潮你怎么看 AI只是借口!近期,美国大型企业掀起新一轮裁员潮。亚马逊宣布削减1.4万个岗位,Salesforce裁员4000人,Meta再度压缩AI部门规模,UPS计划减少3.4万个岗位。这些公司几乎一致将原因归咎于AI带来的“效率提升”。然而,数据与现实显示,AI尚未成为裁员的根本动因。它更像是企业在复杂经济压力下的一种“叙事包装”。
过去两年,美国企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关税和“去中国化”供应链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高通胀和高利率使得融资和运营变得昂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率上升约30%,部分行业如电子与机械的零部件成本增幅更高。截至9月,美国核心通胀率维持在3.5%,能源与住房价格成为主要推手。消费端的压力直接传导至零售、电商、运输等行业,企业不得不通过降本控制利润率。以亚马逊为例,其物流与仓储成本已连续六个季度增长,而单件包裹利润率下降明显。UPS的运营成本较疫情前上升近20%,即便自动化水平提高,也难以抵消劳动力与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科技企业是裁员重灾区。裁员的原因不是AI替代了员工,而是企业在利润被压缩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增加巨大的开支,以维持AI带来的“增效神线年“四大巨头”(Amazon、Microsoft、Meta、Alphabet)合计资本支出约2460亿美元。这些支出不仅包括AI,还包括数据中心扩建热点话题、云基础设施、电商物流、仓储机器人等。2025年这些公司预计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可能超过3200亿美元。尽管美联储近期开始降息,企业借贷成本依然较2021年高出约70%。AI成为高负债环境下的“沉重资产”,公司必须在其他部门压缩开支以平衡账面。因此,裁员被包装为“技术转型”的一部分:对外宣称是AI驱动,对内则是财务节流。美国大公司裁员潮你怎么看 AI只是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