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竞“速”:山东新能源行业正经历关键转型
2025年的新能源行业,一度被一层“未知”的焦虑包裹。
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136号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被推入“全量入市、市场定价”的新阶段。
年中,各省(区、市)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陆续落地,“市场竞价”照进现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绿电”这一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加速变革与成长。
山东,曾经的传统煤电大省,如今能源结构告别“一煤独大”,光伏装机连续8年领跑全国,更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率先启动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作为中国能源的“微观样本”,山东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从“扩容赛”到“价值赛”的关键转型。
告别“政策拐杖”
新能源步入市场化大考
●山东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沿海省份率先破亿并历史性超越煤电。如今,新能源项目告别“补贴依赖+保障消纳”的固定收益模式,转而直面市场化交易与自主运营的考验。
二十余年间,中国新能源完成了一场从边缘到核心的“逆袭”:
2000年,光伏还因成本高企被视作“难以商业化”;到2024年6月,全国光伏已与风电合计装机达11.8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
在山东,这一转型更具象地展现出来。2024年,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冲到了8320亿千瓦时,是2000年的8倍多。其背后,是过亿人口、41个工业大类及服务业的刚性需求——部分县域2024年一年的用电量,比1978年全省的总量还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