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回应招5000名博士 扩招背后的隐忧与真相
上海交大回应招5000名博士 扩招背后的隐忧与真相!上海交通大学一年招收5000名博士生,这个数字是哈佛的三倍多,几乎占全美TOP20高校博士毕业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博士教育正从“少而精”的精英路线转向大规模培养,但是否准备充分值得思考。是为了解决技术难题,还是仅仅为了缓解硕博生就业压力?如果导师资源、科研经费和就业岗位跟不上,这种大规模扩招会不会导致人才浪费和学历贬值?
主持人提到,以前听到谁读博士感觉特别高大上,但现在看到上海交大的招生简章,5000人的数字让人震惊。嘉宾也表示,这不仅仅是上海交大的现象,其他顶尖高校也在扩大博士招生规模。例如,浙江大学明年计划招收5000人,清华大学今年招收4500人,明年可能也会继续增加。
将这些数字与国际名校对比,哈佛大学2024到2025年新招博士才1366人,而上海交大一家就占了全美前20高校博士毕业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这样的规模令人担忧,是否能保证教学质量?导师够不够?实验室够不够?经费能否跟上?
嘉宾指出,博士教育本应是“少而精”的精英路线,不是每个人都能沉下心来搞科研。2023年全国博士毕业人数达到8.71万人,比法国整个国家的博士毕业生还多。如此扩招可能会导致稀缺性下降,博士光环逐渐褪色。扩招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提升科研排名、解决实际问题,或是缓解硕士生就业压力。其中,第三种可能性最大,但也最让人焦虑。
主持人认为,如果扩招是为了精准对接如芯片、生物医药等急需领域,那可能是好事。关键在于配套措施,包括导师、经费、方向和岗位。如果没有这些配套,扩招只会变成“放水”。
嘉宾强调,扩招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配套措施是否到位。学校需要同步增加导师编制、新增实验室、并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特别是“卡脖子”领域,要确保真正招到人并出成果。否则,再漂亮的数字也只是“纸面繁荣”。
最后,主持人提醒大家保持关注、理性讨论。对于正在读博或打算读博的人来说,选择正确的方向热点话题、导师和平台尤为重要,不要让自己的时间成为“被扩招”的牺牲品。希望未来的变化能让大家更加清醒,减少焦虑。上海交大回应招5000名博士 扩招背后的隐忧与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