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楼市3大利好落地 购房成本与门槛双降
2025年11月,楼市迎来政策密集期。从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的制度框架,到地方密集落地的财政与金融支持政策,三大利好形成“组合拳”,不仅呼应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更直接击中刚需与改善群体的核心痛点。在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节点,这轮政策红利绝非短期刺激,而是重构购房逻辑的长期信号,刚需与改善群体必须盯紧政策细节、选对入市策略,才能真正接住这波利好热点话题。
金融端政策带来显著变化,形成“利率市场化 + 公积金扩容 + 融资创新”的三维支持体系,直接降低购房的资金门槛。房贷利率迎来“差异化下调”新机制,自11月起,“利率不区分首套二套、按风险定价”的模式在30个重点城市全面推开,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出现3.0%以下的实际执行利率。公积金支付首付政策在全国推广,广州、深圳等城市明确二手房买家可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且不影响贷款额度计算。以一套500万元的改善房为例,首付比例15%需75万元,若夫妻双方公积金账户余额合计20万元,可直接提取冲抵首付,实际自筹资金降至55万元,叠加184万元的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商业贷款仅需261万元,月供较去年减少近2000元。针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则间接保障购房安全,11月起“主办银行制度”全面落地,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REITs扩容与并购贷款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已帮助20余家房企优化资产负债表。金融端的双向发力,既让购房者“贷得起”,更让购房者“住得上”,从根源上化解了“烂尾风险”与“资金压力”两大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