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元耗材卖2200元内幕曝光 医院高价收费引争议

2天前热点话题3

  140元耗材卖2200元内幕曝光 医院高价收费引争议!黄先生在江苏盐城做了一次骨折手术,术后看到账单时非常生气。同款针杆夹销售公司卖168元,医院却要价2200元。这不仅仅是加价,简直是天价。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锈钢骨牵引针网上售价42元,医院收费483元,整套耗材比外面贵了十几倍,总花费接近一万九千元。

  

  黄先生向医院讨说法,医院却表示医疗器械不能网售,黄先生购买渠道不对,并声称自己是按医保局阳光采购价收费,没有定价权。然而,有人发现黄先生反映问题后,医院小程序里的耗材价格悄悄改了,之前的高价记录被删除。如果真按统一价收费,为何要修改价格?

  实际上,耗材从厂家到患者手中,经过省代、市代等多个环节,每层都要加价15%到30%,最终这些费用都由患者承担。医院还声称有仓储、物流等隐性成本,但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十几倍的差价。湖南一家卫生院甚至直接将溢价部分用于发放工资。

  国家曾经通过冠脉支架集采,将价格从一万多降到几百元,说明医疗耗材中存在巨大水分。可惜骨科耗材还未全面纳入集采范围,因此仍有加价空间。去年国家高值耗材采购办主任被查,也表明采购环节存在问题。

  医院说网售不正规,但普通患者很难分辨。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做法应该是公开采购成本,而不是用渠道问题来掩盖核心的差价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患者应该保留所有账单和比价截图作为证据,先找医院医务处投诉,不行就向医保局反映。

  之前有患者发现心脏支架价格过高,直接向集采办举报,不仅退了差价,还推动了当地耗材降价。坚持维权才能戳破这些价格泡沫。医疗耗材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不应成为赚黑心钱的工具。医院应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如果把耗材当创收手段,会严重损害患者的信任。

  阳光采购本应透明,结果却成了某些人的挡箭牌。监管不到位给了操作空间,导致这种高额差价现象频发。患者的每一分钱都该花在刀刃上,任由高价耗材横行,不仅加重负担,还会透支大家对医院的信任。大家认为这种十几倍的差价合理吗?遇到这种高价收费,除了投诉还有其他办法吗?评论区聊聊,一起探讨这个问题。140元耗材卖2200元内幕曝光 医院高价收费引争议

“140元耗材卖2200元内幕曝光 医院高价收费引争议” 的相关文章

协和医学院董某莹事件最新进展 文章修改引关注

协和医学院董某莹事件最新进展 文章修改引关注

  4月28日,有网友发帖称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号上一篇关于“校长寄语协和医学院2023届毕业生”的文章删除了有关董袭莹的内容。此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举报婚...

假期建议不要大吃大喝过度补觉 警惕越休息越累

  假期本应是放松身心的时光,但很多人假期归来后却感到更加疲惫。有些休息方式不仅不能恢复精力,反而让人越休息越累。      不...

12306回应乘客被困4小时 列车晚点原因未明

12306回应乘客被困4小时 列车晚点原因未明

  5月1日晚,有网友乘坐D7987次列车从哈尔滨前往七台河西。按计划,列车应在20时30分左右到达终点站。然而,列车在出牡丹江站后不久突然停车,且停车时间超过4小时。该网友发文时已是5月...

新玩法点亮假日经济 文旅消费“热力值”攀升

新玩法点亮假日经济 文旅消费“热力值”攀升

  这个“五一”假期,从文化地标到山水秘境,从城市漫步到乡村度假,文旅消费热度持续攀升。传统景区和各具特色的城镇、乡村纷纷推出创新项目,带动文旅消费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变。...

男子吃鱼生致胆管被肝吸虫堵住 未煮熟淡水鱼虾成罪魁祸首

男子吃鱼生致胆管被肝吸虫堵住 未煮熟淡水鱼虾成罪魁祸首

  近日,广州的冯叔突然感到腹痛。起初,他以为只是吃错了东西,并未在意。然而,半天后症状加剧,还伴随着畏寒、发热和浑身无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的尿色变得像浓茶一样。   ...

“三伏热不热,就看四月初十”啥意思?农谚预测天气变化

“三伏热不热,就看四月初十”啥意思?农谚预测天气变化

  “三伏热不热,就看四月初十”啥意思?农谚预测天气变化。时间飞逝,五一假期已经结束,人们逐渐回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对于农民来说,现在是夏播的关键时期,立夏之后许多农作物如红薯、花生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