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房 群租房 乱象频出引关注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杭州迎来了593.1万人次的过夜游客,许多宾馆酒店天天爆满,景点周边的网约房也一房难求。作为一种新型住宿业态,网约房通过互联网发布房源、接受预订、完成交易,便捷实惠,近年来备受外出旅行人群青睐。但与此同时,网约房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噪声扰民、消防和治安风险高等问题频发。
记者围绕杭州网约房的发展和行业监管进行了实地调研。网约房一般集中于热门景区周边,记者在某互联网平台上搜索发现,仅杭州西湖景区附近就有百余家网约房,名称多标注着“青年旅舍”“民宿”等字样。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网约房开在居民楼里。
开在居民楼里的网约房带来了噪音扰民的问题。杭州凤起路与武林路交叉口的一老旧居民楼距西湖仅五百米,近两年该楼内陆续开了两家网约房,居住在此的吴女士和王大伯因此饱受噪音困扰。“那些住客大多半夜住进来,开门声、走路声、小孩吵闹声,吵得人睡不着觉。”吴女士说。
网约房还存在实名制登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记者在西湖景区附近的安吉路22号尝试入住一家网约房,线上下单后无需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就顺利收到了入住提示。在岳庙附近一小区,一家网约房的工作人员透露即使住客未提前报备,也无需为前来留宿的朋友额外办理入住手续。更有甚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随意编写姓名和身份证号也能付款入住。据公开报道,杭州市临平区检察院在办案中曾发现有多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发生在网约房内,这些网约房都没有履行登记、询问、报告义务,客观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约房 群租房 乱象频出引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