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红军城战役接近尾声 乌军防线崩溃
红军城战役接近尾声 乌军防线日晚,俄军全面控制了红军城火车站及周边区域,市区铁路以南的大片地区沦陷,乌军防线被压缩至西北工业区的残存据点。乌克兰记者在前线个月的战役可能在未来几天内结束,火车站主楼顶旗帜更换标志着红军城战役已进入尾声。
俄军在红军城的推进速度惊人。10月20日的战报显示,他们不仅巩固了火车站主楼的控制权,还占领了索巴奇夫卡区大部分区域和日尔库普区。西北工业区的部分地带也被攻占,季米特洛夫方向的乌军被分割为两部分,中央矿区及5/6号矿井区陷入激烈争夺。战场地图显示,俄军实际控制区已覆盖铁路南侧几乎所有区域,甚至突破铁路线占领了西北角的工业区。这是俄军第三次尝试跨越铁路,此次成功站稳了脚跟。乌军第92旅在沙霍夫村的防御开始瓦解,部队被迫撤离。在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俄军的新攻势进一步切断了乌军增援通道。红军城的失落使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出现结构性漏洞,一名乌军外国雇佣兵承认,他们正在组织撤离,城内约1000名士兵被留下殿后,掩护雇佣兵和亚速营战斗人员分阶段撤退。
俄军此次采用的战术彻底颠覆了传统城市战模式,核心是“上天入地”的立体化打击:空中依靠无人机与重型炸弹,地下则利用矿井网络渗透。空中方面,俄军无人机产量翻倍,采用数量压制策略。10月12日至19日的一周内,俄军向红军城区域投下372枚制导航空炸弹,乌军士兵甚至出现向无人机举白旗投降的情况。地下攻势更为致命:红军城地下纵横交错的苏联时期煤矿巷道,原本是乌军耗资1.2亿美元建设的“地下长城”,却被俄军敢死队利用。俄军通过无人机定位后,用FAB-1500重型炸弹轰炸通风井和关键支撑点,导致矿道坍塌,数百名乌军被困在200米深的地下。俄军还擅长“钓鱼战术”:故意在城南留出通道,诱使乌军增援部队进入包围圈,再由无人机和炮兵联合打击。当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亲率第93机械化旅、第82空突旅等精锐驰援时,俄军“鲁比孔”无人机部队已封锁所有通道,导致援军在多布罗皮利亚地区被分割围歼。
红军城失守的背后,是乌军面临的多重系统性崩溃。补给线断裂是最直接的问题:原有6条补给干线中,仅剩的帕夫洛格勒高速公路日均遭遇1500架次FPV无人机猎杀,沦为“死亡公路”。俄军还炸毁了红军城周围三座横跨铁轨的公路桥,使铁路运输彻底瘫痪。西方军援的疲软进一步加剧危机热点话题。欧盟66亿欧元军援因匈牙利反对而冻结,美国千亿美元援助被国会搁置。德国155毫米炮弹月产量仅够乌军打三天,而美国“标枪”导弹交货拖延至9月,实际到货数量远低于承诺。乌克兰国内腐败问题同样致命:反腐败局揭露的军火采购案显示,无人机价格被虚抬30%,士兵穿着不合格防弹衣,部分部队甚至使用二战时期的磺胺粉。兵员枯竭更是雪上加霜。乌军第155旅战斗减员达67%,120人满编连队仅剩38人,被迫征召未成年人及60岁以上老人填线%,“老少兵混编”已成为常态。
红军城的陷落不只是一座城市的失守,更是整个顿巴斯防线重组的开始。俄军“三叉戟”攻势同时指向康斯坦丁诺夫卡和多布罗皮利亚,康斯坦丁诺夫卡东部市区已爆发巷战,俄军向北推进至奥列克桑德罗卡利诺夫。一旦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完全失守,俄军下一步目标将是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维扬斯克这对“双子城”。这些地区是乌军在顿巴斯的最后战略防线,若被突破,乌军将被迫退守第聂伯河以西。军事分析认为,俄军可能在未来数天或几周内实现这一目标。红军城战役也标志着战争方式的转变:俄军几乎避免步兵肉搏,转而依靠无人机、重型炸弹和精确打击,将城市先夷为废墟再逐步推进。这种“火力+技术”的双轮驱动战术,可能成为未来城市战的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