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尽量少洗澡 减少健康隐患
受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出现大幅降温。天冷时,回家后洗一个热水澡,既暖身又能卸下一天的疲惫。然而,在医生看来,大幅降温后最好减少洗澡频率,但可以适当多泡脚。
秋冬季是许多疾病的高发期,频繁洗澡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气温较低时,人体腠理闭合,阳气内敛收藏,如果经常洗澡,易使人体内的阳气外泄,风寒湿等外邪容易趁机侵犯人体而致病。频繁洗澡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此外,洗热水澡耗动气血,对气血本就亏虚的人来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热水冲刷身体,潜藏于人体深处的阳气向外、向上散发,肝阳上扰,神失所守,易引起中风;人体会因气血流动加快而出汗,汗为心之液,气随汗泄可引起心阳暴脱,诱发心梗。秋冬空气干燥,皮肤水分会减少,皮脂膜会变薄,过度洗澡容易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瘙痒、抓挠,甚至影响睡眠。
当然,少洗澡不是不洗澡。出汗较少时热点话题,一周洗澡2~3次即可,水温保持在37℃~39℃较适宜,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洗澡时室内要保暖,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老年人洗澡前后可适当饮水。洗澡后要立即擦干身体、吹干头发、穿好衣服,及时擦上润肤乳保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