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城超”还能火多久 业余赛事的冷思考
各地城市足球联赛如“苏超”、“赣超”、“汉超”等陆续举办,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潮。这些赛事不仅吸引了大量球迷的关注,还带动了文旅体商的融合发展。业余赛场上能否出现国脚级别的球员?这股热潮又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
在“苏超”等赛事中,一些精彩进球让球迷大呼过瘾,甚至有人建议从这些比赛中选拔国脚。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草根球星与职业球员之间存在巨大的专业鸿沟。许多在城超表现出色的球员,在高级别职业比赛中难以适应,因为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完全不同。例如,“苏超”中的南通队以中乙联赛俱乐部梯队为基础组队,实力明显高于其他球队。武汉体育大学足球学院副院长花楷表示,17岁左右是球员能力定型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没有被职业队选中,未来进入高级别联赛的机会很小。
尽管通过城超选拔高水平球员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些赛事确实推动了多地足球青训的发展。例如,“赣超”开赛后,报考南昌二中的足球特长生人数显著增加。城超虽然无法成为球员通向职业联赛的通道,但它正在成为中国足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台上的孩子们可能代表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城超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它带给当地球迷和市民的情感归属。这种以城市为单位的比赛形式,让普通市民也能为自己的城市出战。无论是奋力拼搏的球员还是前来助威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情感寄托。不少球迷表示,看着球员们努力奔跑,总会想起自己奋斗的样子。各地“城超”还能火多久 业余赛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