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已进入流行期 阳性率上升引关注
呼吸道合胞病毒已进入流行期 阳性率上升引关注!疾控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近期进入流行期。这种病毒是什么?它和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何区别?秋冬季如何更好守护儿童呼吸道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当前位列检测阳性率前三位,近期在南方省份阳性率有所抬升。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RSV感染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表现为流涕、鼻塞、咳嗽、发热,但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拒绝进食等症状。如果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可能需住院治疗。
有家长分享,孩子因RSV感染短暂住进了儿科重症监护室,目前已经好转。该病原体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1岁以内的患儿更易发生重症热点话题。今年7月至8月起,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了儿童RSV感染流行态势。
这并不是病毒本身变得更强,而是多重现实因素叠加的结果。现在两三岁的孩子,很多在婴儿期几乎没接触过RSV,使得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加上开学季到来,孩子集中在密闭空间活动、空调环境通风不足,都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
准确辨别是科学应对的关键。儿童免疫系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容易通过吃手、揉眼睛等动作,将病原体带到体内,从而引发各种感染。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除RSV外,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都很常见。如何有效辨别、科学应对?
RSV感染的患儿一般会因呼吸费力而出现“三凹征”,即肋骨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的凹陷。虽然RSV感染和流感均具有咳嗽、流涕等症状,但流感起病急,常伴高热和肌肉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精神萎靡,小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差、少动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痰。腺病毒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合胞病毒已进入流行期 阳性率上升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