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第六险”是啥 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新举措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约4500万。国内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医疗资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加剧了老年人带病生存的困境。
自2016年起,我国在49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试点。近期,国家医保局多次推动长护险全面实施,浙江热点话题、海南等省份已明确将在全省范围推广。在试点地区,被喻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护险已初步建立制度框架,但当前依赖医保基金划拨的筹资模式面临可持续性挑战,需探索多元筹资机制。
长护险的资金来源和服务供给是关键问题。央视网《锋面》栏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宏伟进行解读。胡宏伟指出,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高龄老人多,家庭失能照护负担沉重,失能照护面临资金筹集和服务不足的双重挑战。而现有的社会保险体系功能并未覆盖失能照护服务的经济支持。
在此背景下,长护险应运而生,主要为失能人群报销一定比例或额度的专业护理服务费用,包括机构护理和上门服务等,从而减轻家庭压力,推动医养结合,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长护险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累计支出超过850亿元。2024年,定点服务机构达8837家,护理人员29.28万人。试点成果显著:初步建立了制度框架,减轻了家庭负担,多数地区政策规定报销比例为70%左右,带动了护理产业发展,创造相关就业岗位,推动养老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社保“第六险”是啥 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