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回应“进口弱于出口” 解析背后原因与趋势
10月13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和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25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据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出口额为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额为13.66万亿元,下降0.2%。针对“进口弱于出口”的问题,吕大良表示,尽管国际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进口数据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数量上看,进口数量指数同比增加了0.6%,并且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受国内生产消费需求拉动,原油、金属矿砂等进口量分别增加了2.6%和4.2%,食品烟酒、文化娱乐产品等进口值也分别增长了10.2%和9.4%。此外,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取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增长了1.1%。
观察中国的进口情况时,不仅要关注市场规模,还要看到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大国责任。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与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分享发展机会。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了135种农食产品的准入,涉及50个国家和地区。对同我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自这些国家的进口增长了9.7%。同时,中国正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签署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实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措施。
下个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进博会不仅是展示新品的平台,也是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目前,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品正在陆续启运,包括一系列硬核科技产品如家庭陪伴机器人等都将在进博会上首次亮相。海关将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措施,采用科技创新手段改进监管模式,帮助更多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的机会。海关总署回应“进口弱于出口” 解析背后原因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