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麦德姆为什么要用查莫罗语命名 背后的文化与规则
2025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正逼近华南沿海,强度已达台风级,预计将于10月5日在海南文昌至广东西部一带登陆。受其影响,海南、广东多地已启动应急响应,海口、湛江港口或将停航,学校停课、景区关闭,“六停”措施陆续实施。这场风暴不仅带来狂风暴雨,也再次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推入公众视野——“麦德姆”。
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像“山竹”“海燕”那样耳熟,但它和这些台风一样,背后藏着一套跨越国界、融合文化的命名规则。它不只是气象编号202521,更是一段国际协作的缩影。“麦德姆”在泰语中意为“芒果”,是泰国为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表提供的十个名字之一。这个名字首次使用是在2013年,2018年因超强台风“山竹”造成巨大破坏被除名后,“麦德姆”递补进入循环。如今它再度启用,提醒人们:每一个台风的名字,都不是随意取的。
这套命名体系由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制定,始于1997年香港会议。在此之前,台风多以女性名字或经纬度编号命名,缺乏文化包容性且易引发争议。新规则确立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开始采用具有亚洲特色的名称,由14个成员国和地区共同参与。这14个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越南、菲律宾等,每个成员提交10个名字,组成共140个名称的循环列表。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使用,只要未被除名,就会反复出现。例如“玉兔”曾四次登场,直到2018年因重创菲律宾被“银杏”取代。台风麦德姆为什么要用查莫罗语命名 背后的文化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