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潜器在北极深海实现多个首次 载人无人协同作业
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顺利完成任务。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蛟龙”号在北极冰区的首次下潜,还完成了全球首次极区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的水下协同作业。
在考察过程中,“深海一号”科考船搭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进行了首次协同作业。主驾驶傅文韬表示,这次尝试拓展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解决了通信和定位等多方面的问题。8月14日,两台潜水器完成首次携手下潜,测试了精准定位和通信功能,并验证了双潜水器水下作业模式。8月15日的第二次下潜中,无人潜水器拍摄了“蛟龙”号取样过程的视频,同时“蛟龙”号向无人潜水器转交了一些岩石和标记物,双方互相拍摄了深海影像。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深海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德威指出,通过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的协同作业,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弥补单个潜水器在大规模取样方面的不足。这种人类创造性和机器精准性的结合是未来深海技术开发和勘探的重要趋势。
此外,本次考察还采用了“AI识别+环境DNA检测”的创新调查模式来研究冰区海底生物。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团队收集的大量深海生物图像为AI识别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北太平洋进行的调查中,科学家们发现皇帝海山链具有64个底栖生物类群,与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生物类群相似性高达85%,表明太平洋海山底栖生物之间可能具有连通性。中国双潜器在北极深海实现多个首次 载人无人协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