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增2000多病例,这场“大战”要打多久 蚊虫防控成关键
家住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的陈欣提到,9月17日她的父亲因膝关节疼痛去医院检查,被发现感染了基孔肯雅热病毒。当晚,父亲被安排至附近社区医院进行隔离,目前已出院。她还说,住在他们小区附近的朋友中,有的一家五口全部感染了这种病毒。
近日,江门市的基孔肯雅热感染病例人数迅速增加。9月21日,广东省疾控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2025年9月14日至20日,全省新增242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其中,2238例分布在江门,占比92.25%。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感染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烧、严重关节痛、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皮疹等症状。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大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能自愈,很少出现重症或严重后果,公众不必过度恐慌。现在江门等地基孔肯雅热病例数量突然增加,可能意味着病毒已在蚊子中传播开了,之前已有许多轻症患者,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传播。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顾金保指出,白纹伊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北方已进入凉爽季节,夜间气温下降明显,这不仅会影响蚊虫繁殖,还会降低蚊虫体内病毒的复制效率和传播能力。相比之下,仍然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白纹伊蚊仍活动频繁,更容易维持病毒的传播链条。
防控的重点在于灭蚊和做好日常防护。灭蚊需要“精准”,主要集中在传播病毒的白纹伊蚊身上。首先,要通过监测了解哪些地方白纹伊蚊数量多、比例高;其次,在出现病例的区域要重点灭蚊,也要严防感染者被蚊子叮咬,否则病毒就可能继续传播,导致疫情扩大。科学的做法是找到并将带病毒的白纹伊蚊数量压到很低。白纹伊蚊并不是到处都有,而是局部存在。例如,香港在全市18个区设置捕蚊器,这些装置可以粘住蚊子,然后统计其中白纹伊蚊的比例。如果能把白纹伊蚊控制在10%以下,就相对安全。随后再针对重点地区进行灭蚊,这样就避免了无差别投放药物的做法。一周新增2000多病例,这场“大战”要打多久 蚊虫防控成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