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员15分钟勇救落水者 暗夜激流中的生命接力
暗夜激流中的生命接力 搜救员15分钟勇救落水者
9月22日晚上10时许,小西湖桥附近传来一声惊呼——一名男子不慎掉入河中。黑夜里,年轻的生命在波涛中起伏,情况万分危急。兰州黄河母亲码头值班室里搜救队员马奴海的电话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听到同事李军急促的声音:“小西湖桥有人落水,马上救援!”马奴海拿起救生装备就往码头跑。夜色很深,河风很凉,他跳上救援快艇,发动引擎。快艇立刻冲了出去,在漆黑的河面上快速向上游驶去。
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晚上在河上救援本来就很困难——能见度不到十米,水下的浅滩和暗流就像看不见的陷阱。马奴海紧紧握着方向盘,在波浪中疾驰。快到落水点时,遇到了难题。水太浅,船过不去!马奴海凭借多年在黄河上驾驶船只的经验,把螺旋桨抬起来,将船开到上游,顺着水滑过去。这个办法十分奏效——抬起螺旋桨后,快艇的吃水深度从一米变成了50厘米,刚好能通过浅水区。
在马奴海的操作下,快艇顺利滑向了目标区域。昏暗的夜色中,他看到一个身影在水里起伏。马奴海小心地操控快艇靠近。河水很急,快艇随着波浪晃动,他探出身子,伸出手臂热点话题,终于抓住了落水者的衣服,并成功把落水者拉上了快艇。马奴海马上检查落水者的情况,发现对方不能动弹,对呼喊没有反应,衣服上的血迹被河水泡过后颜色发暗。情况紧急,马奴海一边掉转船头,一边朝岸上大喊:“快打120!”返回的路上,他一边注意落水者的状况,一边小心驾驶,尽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水上派出所的民警在码头等候,大家一起动手,把落水者安全转移到了岸上,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从接到指令到发现、救起落水者直至送到码头,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
“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面对采访时,马奴海平静地说。这位在黄河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汉子,平时靠开游艇载客为生,但总是把救援放在第一位。“不管手头在忙什么,救援永远排在最前面”。参与此次救援协调工作的兰州水上义务搜救志愿者许先勇表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母亲河上,黄河岸边,有一群像马奴海、李军这样的水上工作者,平时是普通的船工、生意人,一旦有危险发生,他们就成了生命的守护者。他们熟悉黄河的性情,知道哪里水浅,哪里有暗流,也更明白生命的宝贵。
“也没啥,能把人救上来就行。”马奴海朴实的话,说出了这群水上守护者共同的想法。搜救员15分钟勇救落水者 暗夜激流中的生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