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对话同现实交友 哲学之旅启迪人生
与经典对话同现实交友!我高中时是理科生,1991年高考却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当时我对哲学了解不多,只觉得它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契合我喜欢较真的性格,于是懵懂地走进了“智慧的王国”。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被誉为新中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这里人才济济,大家云集。入学后第一堂哲学课由郭湛老师讲授。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给每位同学发了两张稿纸,让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哲学“画像”。这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阅读哲学书籍、研究哲学问题、讲授哲学课程成为我的生命主题。
大学毕业后,我到郑州纺织工学院教书。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无知”,边教边学,在生活中力求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逐渐认识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日用而不知。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1998年,我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并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之后进入中央党校,师从原哲学教研部主任庞元正教授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中央党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在这里我深受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熏陶。
读博期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件事上:一是通过阅读大量哲学经典书籍以及关注相关前沿研究成果来补齐自己学术功底浅的短板;二是关注社会发展,将哲学知识运用到观照社会生活现实上,寻找破解现实问题的方法。
博士毕业后,我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解决教学科研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前往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挂职锻炼,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重新回到教研岗位后,我在授课中开始“用学员的语言讲他们的事”,既告诉学员哲学的道理“是什么”,也通过切实的案例告诉他们“为什么是这样”,力求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当然”。与经典对话同现实交友 哲学之旅启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