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受调查后被动召回 OTA升级引争议
9月19日,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SU7。官方表示,此次召回旨在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尽管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通过OTA升级实施召回是否意味着产品不存在安全隐患与质量问题?如何分辨主动召回与被动召回?“汽车召回”与“OTA”的界限是什么?
汽车OTA是对车载应用、车机系统或整车底层系统进行升级。涉及安全性能的OTA活动受市场监管总局全程监管。截至2024年底,共收到企业报告的OTA升级活动4047份,涉及车辆4.86亿辆次。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
尽管OTA召回主要在线上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徐旻指出,召回取决于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而非线上或线下消除缺陷的方式。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发布的《汽车召回用户指南》,召回是指汽车生产者对其已售出的汽车产品免费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动。该指南明确,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导致的在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形或者其他危及人身热点话题、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召回技术中心披露了小米SU7召回的原因: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关于本次小米SU7召回,并非主动发起。汽车召回大部分是厂家主动发起的,表明企业责任感增强,但也存在被动召回的情况,这主要因为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小米此次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对应缺陷类别为S(安全缺陷),召回类型为I(受调查影响召回)。这意味着小米汽车此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小米汽车受调查后被动召回 OTA升级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