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5% 产业协作“施工图”变“实景图” 创新引
金秋时节,京津冀大地创新热潮澎湃,协同发展成果斐然。雄安新区如春笋拔节,吸引人才汇聚;廊坊算力领先,服务全国;钢铁重镇唐山绿色转型,开启“智”造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十年,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产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不断涌现的创新场景正在绘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丽画卷。
在位于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里,一排排指示灯随着服务器的高速运行不断闪烁,正在以每秒近10亿亿次的速度进行着海量数据计算,算力服务直通全国。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总经理赵紫铜介绍,他们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的天佑大模型通过AI检测轨道缺陷,提升运维效率,目前已服务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超百家企业。近日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保持全国第一,数字基础设施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隐形桥梁”。作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园林化机房充满科技感,这里为整个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鑫介绍,“多表集抄”系统不仅能为雄安新区居民的水气热表具提供远程自动抄表、缴费服务,还能实时监测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精准分析。例如,独居老人如果长时间没有用水数据,系统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并直接通知社区工作人员,避免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25% 产业协作“施工图”变“实景图”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