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生校内分娩 舆论不必让她更难 保持善意与支持
9月16日,有学生拍视频称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在宿舍生娃并失血过多。视频中有人被担架抬出,疑似一名婴儿也被抱走。校方回应称女生和婴儿平安,事件正在调查中。
这名大学生在校内分娩的情况确实反常,她可能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和照顾能力,让人担忧她的未来生活。不少网友对女生校园生子、不爱惜身体等行为展开了批评。然而,围观者应保持更多善意。我们不能假定任何人都是始终理性的,也不能保证所有人的人生都绝无偏差。这名年轻的妈妈可能有她的疏忽、顾虑甚至是坚持,最终生下了孩子,这些难以一概而论。
接下来孩子和学业以及未来求职的叠加可能会让她感到“很难”,但舆论此刻没必要让她“更难”。一个新生命的降生需要的是支持和保障,舆论的表达也应沿着这个方向。相比之下,学校事前的反应更值得关注。例如,学校日常对学生是否有性教育?在怀孕期间,学校及老师是否有所发觉?又是否采取过干预或帮助措施?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今年7月,一名16岁女孩在飞机上产下婴儿,引发舆论哗然。这些案例反映出性教育是否缺位、家庭和学校的关怀与保障是否到位的问题。与其事后用苛责的言辞去“二次伤害”当事人,不如在事前将教育做得更细致热点话题,把保障做得更周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性教育,教会年轻人如何评估人生的选择,让他们在面对重大选择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此外,事后的应对同样重要。社会能否为她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关注。比如这名校内分娩的女学生,学校应在她生育之后思考如何给予帮助,如进行心理疏导、关照育儿需求。当地相关部门和组织也应尽可能地帮扶,帮助年轻妈妈渡过眼下的难关。大学女生校内分娩 舆论不必让她更难 保持善意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