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好习惯”其实不健康 警惕生活中的健康误区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存在一些健康认知误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志翊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真正的“清淡饮食”并非长期吃素,而是讲究烹饪方式和调味上的“清淡”,核心是均衡营养。长期严格吃素可能导致优质蛋白、维生素B12、铁、锌等关键营养素缺乏,引发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健康“清淡”应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多采用蒸、煮、快炒方式。食材上需荤素搭配,适量摄入鱼肉、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并搭配丰富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才能保证营养全面。
“日行万步”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健康营销概念,但并非严格的健康标准。盲目追求步数可能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损伤,尤其对老年人及肥胖者风险更大。真正有效的运动在于运动质量,达到微微出汗、心跳加快的中等强度;采取正确姿势,如挺胸收腹、自然摆臂;并根据自身体能状况循序渐进,可从每天3000—5000步开始。一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步行,远比零散累积的万步更健康、更高效。
用过热的水泡脚(比如超过45摄氏度)容易造成低温烫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感觉迟钝,风险更高。此外,水温过高还会使下肢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大脑和心脏暂时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心慌等不适。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泡脚,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后背有点潮湿即可。
刷牙并非越用力或时间越长越好。过度刷牙或用力过猛会磨损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牙龈萎缩,且这种损伤不可逆。把牙刷干净的关键在于方法、技巧和工具,应采用“巴氏刷牙法”,刷毛斜45度对准牙龈沟,小幅度水平震颤,确保每个面都刷到。每次2分钟即可彻底清洁菌斑。同时要选用软毛牙刷,并配合牙线清洁缝隙。高效清洁比长时间摩擦更重要。这些“好习惯”其实不健康 警惕生活中的健康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