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市值超14万亿 刷新历史高点-刘强东打了一场漂亮的回归仗 京东战斗力爆表重
截至5月14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总市值突破1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多只银行股刷新了上市以来的新高价。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板块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无风险利率下行,股息率优势凸显;政策引导险资入市,中长期资金可期;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强调业绩基准。
具体来看,宁波银行和郑州银行的股价分别涨至26。32元/股和2。00元/股,涨幅均超过3%。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也创下了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4日,银行指数在年内累计涨幅超过9。49%。
市场分析认为,此轮银行股价上涨与近期一系列政策有关。例如,全面降准0。5%、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等措施,意味着后续无风险利率将进一步下行,银行作为高股息资产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此外,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新规明确,公募基金未来三年每年A股持仓增长10%,险资新增保费30%投入A股,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强化价值投资导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据统计,今年以来,险资已多次举牌银行股。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为278。2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达2657。8亿元,持股数量和市值均在险资持股行业中位居首位。这反映了长线资金对银行股长期分红能力及政策红利的认可。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调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目前约60%的主动偏股混合型公募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和中证800,而相对于业绩比较基准而言,许多公募都是低配银行股。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红利低波风格可能会因部分基金调仓而受到更多关注。
京东的战斗力再次爆发。5月13日,京东美股股价收涨3。33%,每股报收37。25美元,成为当天中概股里为数不多收涨的存在。这与京东当天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亮眼业绩密切相关。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营收为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归母净利润为109亿元,同比大增53。5%。无论是营收规模、增速还是盈利能力,都远超市场预期。这是自2022年以来京东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过去三年,京东的季度营收增速大多在个位数徘徊。2024年第四季度,其营收时隔八个季度重回两位数增长。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不仅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还将同比涨幅从13%扩大到15。8%。
京东业绩大涨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但创始人刘强东重回一线指挥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公司创始人,刘强东的战略判断和深入一线程度对业务推进节奏、力度以及员工士气有重要影响。同时,刘强东的个人影响力也能推动业务资源整合和协同。
最近,刘强东频繁参与各业务部门例会,亲自指导创新业务。过去一年,他给京东管理层做了1800人次的培训,每周至少四天,进行战略设计、业务打法、团队能力建设及用户体验细节等方面的直接指导。2025年第一季度以来,刘强东深入一线指导的频率和力度只增不减。他强调关注用户体验,尤其是低价和丰富的商品供给。例如,在3C品类上,刘强东要求加大对用户补贴力度,并与头部品牌寻求更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