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试行门诊按人头付费,普通人就医会受哪些影响?
“以后需要重复就诊吗?”“看病是不是要多掏钱?”“医保报销会更麻烦吗?”“医生还能正常开药吗?”……
8月初,广东省医保局发布通知,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全省实施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改革,探索门诊特定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政策延伸至村卫生站,建立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机制。
上述改革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门诊就医体验,引发普遍关注。不少人担心费用是否上涨、报销难度增加、用药受限。
近年来,我国医保从住院统筹进入“门诊+住院”通道模式,医保资金从住院向门诊拓展。一种名为“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模式正在广东、天津、江苏、山东、浙江等地试点,以应对门诊费用快速增长的问题。
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具体如何实施?又将对公众就医带来哪些影响?
门诊支付改革来临
医保门诊支付改革并非突如其来。
在接受央视网《锋面》记者采访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国家医保局DRG/DIP支付专家于保荣介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初期遵循“保基本、低水平、全覆盖”原则,门诊与住院分离,统筹基金主要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普通门诊和药品费用则由个人账户承担。多地试行门诊按人头付费,普通人就医会受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