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票房神话”到被网友玩梗,吴京为何成了“抽象素材”?
“吴京”正在互联网上被大规模解构。
几年前,他是阳刚硬汉代表,2025年8月,“吴京狐狸京”词条登上热搜。《战狼2》时期的一些采访,也成为了抽象文化的素材库。
这并非孤例,包括周迅和黄磊在内很多明星都走过这条路。解构背后,不仅是观众对一种形象的重新定义,也映射出整个互联网时代造神与祛魅的循环。
01“神化”?
《战狼2》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吴京处于某种“被神化”的氛围。
这种认可有迹可循。2017年,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战狼2》,在暑期档拿下56.94亿票房,不仅打破了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的纪录,更重塑行业标准,开创了50亿票房时代。
8年过去,《战狼2》仍保持在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位。
由它创下的1.59亿观影人次纪录,直到今年年初,才被《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
《战狼2》证明了主旋律电影可以成为市场上强大、卖座的超级产品。
它为军事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打开了市场
,此后的《红海行动》《长津湖》等同类型影片,都成了当年的爆款。
而吴京本人,之后接连出演了《流浪地球》系列和《长津湖》系列电影。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他主演电影的票房高达347.17亿热点话题,排名第二,仅次于沈腾。
吴京也被很人多认为是少数的、真正拥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
与他合作过《战狼2》的外籍演员弗兰克·格里罗,曾在某次采访中评价吴京在中国是比成龙更大的明星(“bigger than Jackie Chan”)。
作为投资人的吴京也相当成功。
他实控的登峰国际,除了《战狼》《流浪地球》《长津湖》系列,还是包括《银河补习班》《攀登者》《巨齿鲨2:深渊》《我和我的父辈》在内多部卖座电影的出品方之一。
“造神”也发生在电影之外的世界。
从《战狼》系列开始,吴京的银幕形象逐渐趋同,无论是冷锋还是刘培强、伍仟里,
都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具备男子气概的硬汉,也是有担当的、具备牺牲精神的男性角色。
吴京的个人形象开始与银幕形象高度绑定。
银幕外,他穿着制服、西装的宣传照在一段时间里随处可见。他在电影《老师·好》里的客串出场,被做成表情包在互联网上传播。东京奥运会期间,穿着“中国”外套的吴京成为场外最忙的人。那件吴京同款外套,被很多人购买,直到现在还有穿着相似外套的游客,在北京著名景点打卡。
不可否认,
吴京是成功的演员、导演和投资人,他的成功由自身努力与时代机遇共同构成。
只是在这种巨大成功背后,他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和情感投射,或许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电影人的范畴。
02解构
已经两年没有主演作品上映的吴京,最近又成了互联网焦点。
有网友翻出了他在《战狼2》时期的某些采访。一段视频中,吴京说:“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说完,他停顿了几秒,随后摇着头、晃着手指又说:“枪炮是不长眼的。”
在这些视频的评论区,有网友写道:“给人感觉好像全世界就剩他一个爷们了”。
三五年前没在吴京采访视频评论区叫好的网友,被2025年的网友评为“早期清醒人类”;反之,则是“早期普通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