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能打赢解放军吗?俄媒:两军差距巨大,除兵员其他全是劣势
当今世界,美国的各方面实力都很强大,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美国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遏制中国,以谋求自己全球霸主地位的稳固。
中美军事实力究竟如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曾做出过中美军事实力的对比图片,就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除了在武装力量方面优于美国之外,其他方面都显得稍有落后,整体水平与美国仍有差距,但这真的能完全代表两国的实际力量吗?
两国军事实力
我们先来看看解放军,两百多万现役,后备力量更是望不到边,义务兵役制像个永动机,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反观山姆大叔,募兵官的眉头就没舒展过,年轻人不爱戎装,体能也常亮红灯。
可美军偏爱“一骑当千”,强调单兵彪悍,装备精良,指望用质量碾压数量,问题来了,真要是持久战,人头攒动的底气,会不会最终压垮精兵路线?这账,还真不好算。
海面上更是波涛汹涌,美国那十一艘核动力航母,个个是海上巨无霸,威风凛凛,可再威风,也有老骥伏枥的,新锐“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又时不时闹点小脾气。
回头看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悄悄超车,“下饺子”般入列的055、052D型战舰,虽说远洋经验尚浅,但那股追赶的猛劲儿,谁都看得见,到底是航母的重拳更致命,还是一大票现代化中小舰艇,配上岸基导弹和无人机组成的“拒止”大网,更能说了算?这棋局,变化太快。
再看天上,美军的五代机F-22、F-35,数量和技术底蕴确实独步天下。但“万能”的F-35也曾因烧钱太狠、毛病太多而头疼,甚至一度趴窝。
而解放军的歼-20呢?从首飞到成军,快得让人眼花,无人机更是百花齐放,玩起了性价比和规模优势,究竟是老本雄厚更管用,还是后来者那股子“学得快、变得快、局部还能反超”的劲头,更能定义未来天空?这本身就是一场看不见的空战,而且,现代战争打到深处,拼的就是家底,是国家的工业心脏。
谁能笑到最后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钢铁、造船、电子制造的体量,谁敢小瞧?理论上,这种家底能让军工厂开足马力,哪怕打烂了也能迅速补上,造一艘新锐驱逐舰,中国的速度可能让美国望尘莫及,这股“钢铁洪流”的韧性,想想都觉得可怕。
可硬币还有另一面,美国在芯片设计、航空发动机这些尖端“命门”上,依然握着王牌,短期内谁也仿不出来,但问题是,它的制造业有些“空心化”了,不少关键零件得看海外脸色,一旦供应链卡壳,那可真是“阿喀琉斯之踵”。
不仅如此,国防工业自己也常闹些效率低下、成本超标、研发拖沓的毛病,俄乌战场上,对乌克兰的军援,反倒把自己家弹药库的紧张给暴露了,这时候,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具体的家伙事儿,这攻与防的戏码就更精彩了。
谁在重塑攻防规则?
这时候,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具体的家伙事儿,这攻与防的戏码就更精彩了,美军几十年横行无忌靠的是什么?海空力量的自由出入,可现在,解放军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军自己在某些技术领域“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让这层“金身”似乎不那么亮了,老霸主那套力量投送的传统功夫,碰上了新挑战。
尤其是在导弹这块,中国有些“新玩意儿”确实扎眼,比如传说中的东风-17这类高超音速导弹,飞起来神出鬼没,被不少人看作是航母这种大家伙的“克星”。
美国那边呢?类似的家伙什儿,好像还没摆上货架。这种“你有我没有”的不对称打击能力,实实在在地冲击着原有的海上平衡,老一套的打法,在新式“撒手锏”面前,威力怕是要大打折扣了,有意思的是,外面人看中美军力,跟两国自己人琢磨的,常常不是一回事。
旁观者的喧嚣与局内人的清醒
比如有些俄罗斯媒体,简单粗暴地数坦克、数军舰,一度得出“美军数量占优”的结论,可这算法太糙了,压根没算进去武器好不好用、技术含量高不高、兵员精不精这些关键,数据本身,也可能早就过时了。
另一些俄国朋友则干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美军除了人头可能多点,其他方面对上解放军都够呛,这就有点捧杀的意味了。
相比之下,美军内部的声音,比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些高级将领的判断,就清醒得多,也具体得多,他们不光坦承自家国防工业基础、军费制度、全球威慑力维持等方面确实有不少头疼事,对解放军在战备、结构调整、现代化装备,尤其是导弹技术和武器更新换代那股子快劲儿,也给足了重视。
这种内部的“危机感”,跟外部那些或吹捧或贬低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光看公开数据分析,容易跑偏,真正摸清对手的算盘和自家的短板,才最要紧,说到底,再厉害的军队,也得在具体的战场上见真章。
家门口的堡垒与远征的棋局
解放军如果是在自己家门口和附近海域迎敌,那可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漫长的海岸线,复杂的地形,还有老百姓的支持,都是无形的加分项,更别提那些经营多年的陆基远程火力,“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一开,对手的活动空间立马就被大大压缩。
美军呢?全球作战经验丰富,投送能力强悍,能把兵力撒到世界任何角落,可真要把战场拉到中国周边,那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就成了软肋,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掐断,远征作战的成本和风险,也会高得吓人。
战略目标不同,国际风云变幻,甚至双方的决心意志,都会深刻影响战局,在人家的“主场”打仗,对谁来说,都不是件轻松事。
这场巨头间的潜在较量,早就不只是武器对武器那么简单了,它牵扯着国家的整体战略、工业的韧性、科技的火花,还有在复杂棋局中纵横捭阖的智慧,现代战争,尤其是核武器阴影下的对峙,一旦失控,代价谁也无法承受。
天平究竟会如何摆动?或许,答案就藏在这永不停歇的博弈与制衡之中,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脆弱的和平,那条通往和平的小路,虽窄,却是唯一的方向。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