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医美乱象该管管了 警惕青少年“颜值焦虑”陷阱
媒体:医美乱象该管管了 警惕青少年“颜值焦虑”陷阱!向青少年贩卖“颜值焦虑”,是一口“美丽陷阱”。每到暑期,针对青少年的医疗美容揽客广告充斥线上线下。“凭学生证做双眼皮,享八折优惠”“准大学生隆鼻,按高考成绩1分=1元减免费用”“这个夏天,送自己一次医美是最好的毕业礼”……这些广告过分夸大颜值的重要性,制造青少年和家长的颜值焦虑,再利用年轻人对变美的追求,推出打折优惠等低价诱惑,吸引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整容整形。这种营销不仅瞄准家长的钱财,让青少年身心面临安全风险,更向社会传递一种不健康的审美观念。
近日探访上海市一家私营皮肤管理中心时发现,该店开设在一幢写字楼内,仅有三张按摩床位,主营业务为面部清洁热点话题、按摩、敷面膜等。就是这样一家生活美容机构,却在开展医疗美容促销活动。例如,打一支“瘦脸针”(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新客体验价仅400多元,还提供1000元/次的上门注射服务。当询问初高中生能否打这种瘦脸针时,负责人表示欢迎:“瘦脸针没有年龄限制,我们最小的客户才15岁,还在上初中。”对于青少年注射瘦脸针的安全问题,该店负责人信誓旦旦“不会有意外”。
然而,根据媒体报道,医疗美容意外近年时有发生,其中不乏青少年。今年春天,江苏无锡一名女孩在一家无证美容院注射“深层补水水光针”后,面部出现溃烂,后来发展为全身性皮疹,还出现发烧、头晕等严重症状,险些丢了性命。今年上半年,北京一位金女士在一名医生家中注射了水光针,面部出现严重问题,司法鉴定为十级伤残。2019年,山东滕州某医疗美容诊所为患者魏某实施隆鼻术,造成术后鼻头坏死。受访医学人士指出,医疗美容项目作为医疗活动,风险客观存在。青少年身体仍在发育,并不适合做瘦脸针等医疗美容项目。但一些医美机构为了商业利益,对青少年大肆推销本可不做的医美项目,并且对医美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
部分青少年热衷做医美,源于社会上一种扭曲的审美观助推。某些用人单位片面看重求职者的外貌,轻视求职者的内在素养,向社会传递了错误观念。求职的不易和压力,转化为部分家长和青少年的“颜值焦虑”,通过医美来提升职场竞争力。事实上,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美容一直持审慎态度,将医疗美容纳入医疗行为管理,与生活美容严格区分。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必须在行业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医美的执业者必须取得实施医美项目的执业医师资格。实施医美项目必须在相应医美机构或开设医美科室的医疗机构进行。这些要求详细而具体,正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维护患者的根本利益。媒体:医美乱象该管管了 警惕青少年“颜值焦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