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拍照是保障公平还是限制自由 景区管理新尝试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各景区热门打卡点排队拍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在一些人气高的打卡地,游客往往需要等待半小时到两三小时,这让原本轻松愉快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为此,一些景区推出了“限时拍照”措施,有的限时30秒,有的限1分钟,有的限5分钟。这些措施引发了广泛热议。支持者认为限时拍照可提升打卡点流通效率,缩短游客等待时间;但也有一些游客认为,限时拍照违背自由体验的初衷,尤其限制了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如何在“满足游客体验”与“保障景区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一个难题。
南昌八一广场为提高打卡点的流通效率,专门设置了“C位”的拍摄区域,区域内限时5分钟拍照。广场事务中心管理所所长汪祖斌表示,围出了一块约40平方米的专属拍摄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拍照游客按批次排队进入,每次约为20人,拍摄时间控制在5分钟。在此期间,主要安排8名工作人员对拍摄点位周边人员和秩序进行管理,负责秩序维护、引导游客安全通行、协助引导拍摄点位周边人流和解答游客问题。这一措施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好评,称现在可以有秩序地排队拍照,不再担心旁边的人入镜。
烟台龙爪山公园也推出了类似的限时拍照措施。该公园的热门打卡点“黑山之眼”在旺季时要求一人限时30秒拍照。景区运营负责人张国印介绍,这一措施旨在让游客能在短时间内聚焦最具代表性的景观,感受自然奇观的震撼力。大多数游客对此表示满意。张国印还提到,为了确保安全,打卡点周边加装了防护栏和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引导秩序,避免游客因抢时间发生磕碰。此外,景区还在打卡点旁设置了拍摄指南牌,标注了最佳角度和拍摄动作,帮助游客快速找到最佳状态。
专家认为,限时拍照措施本质上是应对旅游旺季客流压力的一种尝试,背后折射出的是热门景区在“满足游客体验”与“保障景区秩序”之间的两难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钟栎娜建议,景区管理方需以精细化的方式落实限时拍照措施,将其做成一个可感知、可选择且可以优化的服务工具。她还提出,可以通过数据化试运行,动态公开数据,提供更多服务方案,如急速通道、工作人员帮忙构图等,以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限时拍照是保障公平还是限制自由 景区管理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