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作读懂彼此,北京工业4.0双人组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默契冲刺国赛
一个动作读懂彼此,北京工业4.0双人组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默契冲刺国赛。8月的北京轻工技师学院格外安静,但在工业4.0实训室内,21岁的贾震鹏和19岁的孙慧轩正全神贯注地写代码、做网页。工业4.0钻孔工作站快速运转,显示屏上的代码不断跳动。
距离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仅剩28天,这对已经搭档三年的组合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从初赛到复赛,他们在参与北京选拔赛的3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将代表北京参加9月中旬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这并非贾震鹏和孙慧轩首次站上全国技能大赛的舞台。两年前,二人就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中获得了第11名优胜奖的好成绩。那次比赛让他们看到了与顶尖选手的差距,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再次备战,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要冲击更好的名次,争取拿奖牌。
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技能人才竞技的最高舞台,也是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工业4.0项目更是代表了现代制造业的新发展方向。本届比赛工业4.0项目将有全国28个省市的代表队参加,竞争激烈。
实训室的桌子上,一个显眼的计时器记录着贾震鹏和孙慧轩的训练进度。“每个模块都要按照相应的时间来。”贾震鹏解释,一旦按下计时器,就意味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北京轻工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邓宁表示:“工业4.0比赛项目,时间卡得很紧,在规定时间内完赛本身就很有挑战性。”选手需要反复训练,压缩每个环节的用时。
贾震鹏还记得第一次装配零散的传送带时,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经过反复练习,时间压缩到20分钟、15分钟。现在装配同样的传送带,他只需要不到12分钟就可以完成,达到了该项目的最快用时,“将时间压缩一半以上,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一个动作读懂彼此,北京工业4.0双人组备战全国技能大赛 默契冲刺国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