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塔河居民已经穿上棉袄 夏末冬初的独特景象
8月的清晨,黑龙江塔河县的早市上,商贩们裹着厚厚的棉袄在摊位前忙碌,前来采购的居民也都穿着保暖衣物,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格外明显。这一幕被当地居民彦女士用手机记录下来,迅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这座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的小城以其独特的“夏末冬初”气候现象,展示了中国最北端县城与众不同的生活图景。
塔河县地理位置特殊,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8月下旬,当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炎炎夏日时,塔河的最低气温已经降至个位数。气象数据显示,2025年8月21日当天,塔河县凌晨最低气温仅为4℃,即使在正午时分,气温也很难突破15℃。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当地居民在夏末就提前进入了“冬季模式”,棉袄、羽绒服等冬季服饰早早派上用场。
当地居民对这种气候早已习以为常。据彦女士介绍,塔河县的供暖期通常在9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初,长达7个多月。在早市上,卖菜的商贩们不仅穿着棉袄,很多人还戴上了毛线帽和手套。一位卖山货的摊主表示:“我们这里8月穿棉袄很正常,要是穿短袖反而会被人当成外地来的。”这种独特的“夏装”现象已经成为塔河县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塔河县的早市文化也独具特色。与南方早市以生鲜蔬果为主不同,这里的早市多见耐储存的根茎类蔬菜,以及当地特产的野生蓝莓、松子等山货。由于气温低,食物保鲜期相对较长,但商贩们仍需采取特殊保温措施。一位卖豆腐的商贩在摊位下放置了小型取暖器,防止豆腐结冰;卖熟食的摊位则用厚厚的棉被盖住食物保温。这些细节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抗严寒的生活智慧。黑龙江塔河居民已经穿上棉袄 夏末冬初的独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