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地监管“真空”如何填补?安全隐患引家长担忧
非官方营地监管“真空”如何填补?安全隐患引家长担忧!日前,一名8岁男童在大理参加“独立营”时走失,被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暑假期间,各种“独立营”项目层出不穷,从山野徒步到生存挑战,从科技研学到文化探访,这些主打“放手成长”的营地项目成为家长锻炼孩子自主能力的新选择。然而,一些“独立营”背后存在机构鱼龙混杂、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
看到“独立营”发生孩子遇难的事故,家长蔡女士感到心有余悸。她曾有过给孩子报名“独立营”的想法,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蔡女士表示,如果碰上一个不靠谱的机构,那可太危险了。她在咨询组织“独立营”或“单飞营”的机构时,听到过不少关于培养孩子坚强独立品质的说法。经过对比,她看中了一家目的地为大理的“独立营”,活动总共6天5晚,内容以户外探险为主,孩子6岁已经达到了报名门槛。
然而,在出发前,机构告知全程不允许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话手表。蔡女士认为这种要求过于苛刻,难以接受,因此放弃了出行。事后她又咨询了其他几家做“独立营”的机构,大多也不允许孩子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蔡女士了解到,朋友报过的一个机构可以选择“独立营”或“亲子营”的形式,而朋友选择的是“亲子营”。去了之后才发现,住宿条件与宣传不符,带队老师还有兼职的大学生,既没经验也不负责。户外穿越活动时,一同前去的家长都不得不化身志愿者,看护其他参加“独立营”的孩子。非官方营地监管“真空”如何填补?安全隐患引家长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