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网: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提示 防范AI与智能设备风险
刷脸支付、AI视频、智能管家等科技让生活更便利,但也带来了新的隐私问题。AI伪造身份诈骗和智能设备“偷听”事件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是一些防范指南,帮助你筑牢个人信息防护墙。
AI技术能让不法分子轻松“换脸变声”,冒充你的亲友、同事甚至领导实施违法犯罪。面对这种情况,请注意“眼见”未必为实。可以采用动作验证法,要求对方做一个连贯的转头动作或用手掌完全遮住脸再快速移开。目前的AI技术在模拟这些复杂的面部遮挡和光影变化时容易出现卡顿、模糊或扭曲。此外热点话题,注意听语音细节,AI生成的语音有时缺乏自然的呼吸停顿、情感起伏,或者带有轻微的机械感、背景杂音异常。如果对方声音听起来“不像平常”,务必提高警惕。最重要的是,无论视频、语音多么逼真,涉及金钱交易或敏感信息时,务必通过其它可靠途径二次确认,比如挂断后直接拨打对方常用且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或者通过共同认识的第三人进行侧面核实。
智能摄像头、音箱等设备方便生活,但也可能成为隐私泄露的渠道。选择有良好安全口碑的大品牌产品,这类产品更注重隐私保护和固件更新。不用摄像头时,直接盖上或拔掉电源,物理隔绝最安心。电子设备第一次联网时,立即修改默认的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使用高强度、独一无二的密码。定期检查手机APP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权限,仅授予必要的权限,不必要的权限一律关闭。
提升防范意识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遇到疑似信息泄露或诈骗,保留好证据(截图、录音、交易记录等),及时拨打110报警。警民携手,共同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护网:不让科技偷走隐私 网警提示 防范AI与智能设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