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工人中暑后肾衰竭 高温作业需警惕
57岁工人中暑后肾衰竭 高温作业需警惕!再过几天就是“立秋”节气了,但长沙的气温依然很高,防暑降温仍然很重要。长沙市第四医院肾内科(风湿免疫科)近期收治了多例因中暑引发肾衰竭的患者。该科室主任刘沧桑提醒,中暑后若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无尿,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57岁的罗先生是一名装修工人,每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数小时,出汗量特别大。近日他在工作中突然感到头晕乏力、胸闷,随后晕倒。同事紧急将他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急诊医生检查发现,罗先生血压低,肌酐值高达523微摩尔/升,尿素为28毫摩尔/升,怀疑是中暑热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经过肾内科医疗团队的全力抢救,罗先生的病情趋于稳定,肌酐值恢复正常,现已顺利出院。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引起水、电解质大量丢失,以及体温调节异常或散热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根据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等情况;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可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抽搐、昏迷、多器官衰竭等症状,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刘沧桑解释,肾脏是全身血流量最丰富的器官之一,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冲击。血液重新分配,身体为了散热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导致肾脏等内脏器官血流量减少;脱水与血液浓缩,大量出汗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直接热损伤,高温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肌红蛋白尿,肌肉因高温等原因发生溶解,释放出的肌红蛋白可能堵塞肾小管,阻碍尿液生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肾脏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从功能性损伤发展为器质性衰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伴有电解质紊乱和代谢废物蓄积,严重者需紧急进行血液透析挽救生命。57岁工人中暑后肾衰竭 高温作业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