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降压药变“网红考试冷静药”,是“定心丸”还是“定时炸弹”? 考前服药风险大
在连续两次未能通过驾照科目二的考试后,辛韵开始寻找其他方法。她听表姐提到一种“吃了就不紧张”的药。为了顺利通过第三次科目二考试,辛韵一次性服用了3片药。她感觉自己仿佛被一层透明薄膜包裹,整个考试过程中异常平静,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即使车辆在坡道上连续熄火,她也没有出现以往的心跳加速、手脚发抖等表现。最终,辛韵凭借肌肉记忆操控方向盘,成功通过了科目二考试。
有了之前的经历,辛韵在科目三考试前将药量减至2片。然而,新问题出现了。在灯光考试时,考官的指令在她耳边炸响,大脑一片空白热点话题。通常情况下,她听到指令的前两个字就知道如何操作,但这次出现了三秒的迟滞。回家的路上,辛韵才意识到这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她对整个科目三考试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甚至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把车开出院子和考试后的具体细节。直到第二天,她的意识才恢复正常。这两次服药的经历让辛韵不敢再尝试。她认为,虽然药物能帮助缓解紧张情绪,但副作用难以预料。
尤佳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表达能力很强,但一到面试时就非常紧张。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服用某种药物后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的经验。于是,她决定试一试。尤佳在家服用了一片进行“实验”,发现服药一小时后特别困,但一小时后逐渐清醒并感到非常冷静。然而,第二天她出现了头疼和心动过速的症状,让她不敢再继续服用。
央视网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时也发现,围绕这类“考前服药”的分享并非全都是正面评价。有些网友抱怨服药后感觉特别困,回答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甚至有人表示自己的面试发挥比平时更差。还有驾考考生分享自己服药后忘记踩刹车的经历。处方降压药变“网红考试冷静药”,是“定心丸”还是“定时炸弹”? 考前服药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