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受关注,被蚊子咬了越看越像花脚蚊子怎么办?别紧张!专家支招防蚊
被蚊子咬了,越看越像花脚蚊子(白纹伊蚊),怎么办?今天,在“上观碰碰头·秋秋不睡午觉”直播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医生解答了市民关于基孔肯雅热的相关问题。
近期,广东佛山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蚊子这一夏季常见的物种也被高度聚焦。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夏天,市民被蚊虫叮咬的概率很高。虽然无法彻底消灭蚊子,但也不必每天穿长袖长裤过度防护。如果仅是被蚊虫叮咬引发的虫咬性皮炎,对生命没有威胁,不必过于焦虑。目前上海没有出现本土病例,市民也不用太过紧张,日常及时清理积水、减少蚊虫滋生传播之地,科学防护即可。
全球变暖环境下,蚊媒传染病未来将持续面临挑战。以登革热为例,它与基孔肯雅热都是蚊媒传染病,且发病症状较为类似,很难完全区分开。基孔肯雅热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双侧、对称性的中小关节疼痛,如腕关节、指关节疼痛,多数患者为轻症,极少出现重症或致命病例。登革热的患者中,1%会发生出血等重症。临床上,通过抽血做抗原抗体或核酸检测,可以区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这几种常见蚊媒传染病。
人口大范围流动下,严格防控输入性病例并不现实。发现症状及早检测,不要让患者成为新的传染源,这是关键一步。感染者如体内有病毒,应及时保护起来,避免再被本地蚊子叮咬。否则一旦病例呈现“本土化”,管控将较为被动,成本也会更高。基孔肯雅热受关注,被蚊子咬了越看越像花脚蚊子怎么办?别紧张!专家支招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