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将防灾刻入基因 从小训练到日常融入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8.7级地震,引发了海啸,触发了美国夏威夷州、日本和智利等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啸警报。7月31日,日本超过10个地点观测到海啸波,最高可达0.7米,导致丰田汽车等多家工厂停产,约200万人被要求立即撤离或前往安全区域。多数地区的警报随后被解除或降级,但不少居民仍被敦促继续留在避难所,直至海浪威胁完全解除。
日本作为地震和海啸多发国家,一直将自然灾害预防放在优先位置。多年来建立了系统完善的防灾机制,包括建筑抗震设计、预警系统以及全民防灾演练等。在堪察加半岛地震后,福岛县一处岸边高地聚集了撤离民众与消防车辆。
在日本,许多公园和学校门口的长椅是可拆卸的“应急简易炉灶”,路灯灯杆上装有紧急广播装置,地铁站内设有防灾指示牌和应急工具箱。公寓阳台通常设有折叠金属逃生梯,方便火灾或地震时逃生。日本每年可观测到的地震次数平均可达上千次,有感地震每天就有1-2次,但当地人通常能从容应对,公共场合很少发生混乱热点话题。
日本人从小接受防灾训练。幼儿园每月进行防灾训练,内容涵盖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现实情境。随着学龄增长,防灾训练内容日趋复杂。中小学每月定期举行演习,初高中则会开展包括校内外紧急避难、夜间避难等复合灾害模拟。一些学校还设立特殊岗位,让高年级学生承担组织自救、协助弱小同学的责任。这种训练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得到了验证,岩手县釜石市的学生们主动带领小学学生和社区老人疏散到更高地点,无一人伤亡。日本人如何将防灾刻入基因 从小训练到日常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