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提醒佛山返回人员14天健康监测 加强蚊媒防控
广州疾控公众号近日发文,强调防蚊灭蚊的重要性,称“驱蚊就是上战场,不是它死就是我痒”。近期,广东省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广东一些地区公布了蚊媒高风险区域。7月30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本市最新蚊媒监测结果,显示全市蚊媒风险等级处于中风险。在2025年7月第4周的监测中,12个街镇被评定为高风险区域,包括北京街道、景泰街道等。
广州市蚊媒地图提供全市不同区域总体蚊媒密度水平信息,居民可通过地图了解所在街镇及周边区域蚊媒密度情况。7月30日至31日,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23个街镇的282个社区开展蚊媒密度监测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处于安全范围,少数社区被评为高风险区域。更早之前,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6月下半月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显示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
回顾这次基孔肯雅热疫情热点话题,佛山市顺德区最早发现了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佛山全域正在密集执行防控措施,动员各方参与灭蚊行动。7月29日,佛山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并于7月31日起在全市启动为期一周的成蚊消杀重点攻坚行动。广州也在7月25日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后,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蚊灭蚊工作,对全市11个区177个街镇的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在广州参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的一线防控工作主要包括消杀、清积水和入户宣传。消杀工作会聘请专业机构操作,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辅助。遇到难以清理的积水时,会先倒药再反馈处理。草丛草堆会用挖机清理,避免蚊子停留产卵。天气条件是防控工作的主要难点之一,多雨天气会影响消杀计划。此外,自建房楼栋密集,可能存在清理难度较大的卫生死角。如今防控工作也借助无人机技术寻找可能存在的蚊媒孳生地,提高工作效率。两地提醒佛山返回人员14天健康监测 加强蚊媒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