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发辟谣袁立文学 称袁立文学充满嫉妒污蔑 ,预防基孔肯雅热 湖南疾控再发提
7月31日,袁立发视频再辟谣袁立文学。视频中,袁立表示:“在这里我也想澄清一下,袁立文学我告诉你们,没有一个字是我本人写的,但是在网络上大传特传,很多年轻人爱看,里面充满了嫉妒、纷争、造谣、污蔑。我对所有的这些,他们讲的这个主持人李红,我不知道她是谁,我家没有电视机,我不认识这位主持人,她讲的袁立文学里面涉及的每一个演员我都不知道,所以没有一个字是我写的。现在正在找律师打官司,但是这些造谣者不肯出来道歉,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们正在等待结果,看一看法律是否保护一个正直的人。”。
预防基孔肯雅热 湖南疾控再发提示 加强防蚊措施!近期,湖南邻省个别城市发生了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该病通过“花蚊子”作为媒介传播,一个患者可能感染一群蚊子,一只蚊子可叮咬多人。湖南省疾控中心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蚊媒传染病防治热点问题发布了提示,建议公众加强防范。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在中国,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而湖南只有白纹伊蚊。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在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后再次传播。人被带毒伊蚊叮咬后,通常在1至12天内发病,多数为3至7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7天内具有传染性。此病以轻症为主,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的地区容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该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咳嗽、打喷嚏传播。病毒对热敏感,可以通过多种消毒剂灭活。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
2008年,中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少量来自非洲和南美洲国家。2010年后相继报告了6起由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每年7月至11月为中国报告病例高峰期,近期广东基孔肯雅热出现暴发疫情,波及多个社区。
目前,湖南在广东务工人员较多,加之暑期旅游旺季,人员往来频繁,输入风险较大,存在引发本地病例的风险。
居民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尽量减少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游,外出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做好防蚊措施。保持住室和单位环境整洁,参与环境整治,清除积水,降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伊蚊密度。安装纱门纱窗,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杀灭室内伊蚊。白纹伊蚊活动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这两个时段应加强防护。外出时可涂抹防蚊趋避剂,减少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如出现基孔肯雅热典型临床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