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到底多可怕?如何快速确诊与做好防护? 防控策略与个人防护要点及韩国今夏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于7月31日发布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旨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根据该方案,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并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
广东省疾控专家指出,针对当前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广东采取了“三防两控”的防控策略。“三防”即防止输入、扩散和外溢,“两控”则指清除蚊虫存量和控制增量。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做好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专家建议,在选择驱蚊产品时应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农药登记证号,确保其以“WP”开头。对于孕妇、老人和儿童等敏感人群来说,选择驱蚊产品时还需特别关注成分安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龙晓玲提醒,两个月以下婴儿不宜使用含避蚊胺的产品,六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含有派卡瑞丁成分的灭蚊剂,三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柠檬桉叶油成分的产品。因此,家庭中应加强灭蚊措施,如安装蚊帐、纱窗和纱门。
医生还建议,在选用合适驱蚊产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在伊蚊活跃时段外出。基孔肯雅热感染大多数为轻症,且可防可控可治,市民无需过分担忧。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重表示,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有助于避免蚊虫叮咬。
韩国今夏已有16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 极端高温持续肆虐。韩国疾病管理厅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极端高温天气持续,韩国最近两个多月已有16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自5月15日启动高温相关疾病监测预警系统以来,截至7月30日,全国已累计报告2900名患者,其中16人死亡。7月22日以来,韩国连续9天每日逾百人因高温就医,连续4天报告死亡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因高温就诊人数增加约2。6倍,死亡人数翻了一番多。
按疾病类型统计,今年病例中,热衰竭占比最高,达60。7%,其次是热射病、热痉挛和热晕厥。高龄人群尤为脆弱,65岁及以上患者占比约31。7%。
韩国气象厅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首尔已记录22个“热带夜”,创1908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高纪录。“热带夜”指18时至次日9时期间最低气温高于25摄氏度的现象。韩国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预警,气象厅预计未来数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酷热天气还将进一步加剧。韩国行政安全部已于7月25日将全国高温警报级别提升至最高级,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