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全力应对汛情 有序开展灾后重建-佛山开展全市成蚊消杀行动 为期一周重点
面对近期的极端天气,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月31日,在河北兴隆县六道河镇,经过连续奋战,部分受损道路陆续打通,电力、通信和疾控等部门的抢险人员进入灾区,同步展开救援。目前,六道沟、思家岭、罗圈厂三个村已恢复通车,受灾群众的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得到保障。
天津蓟州区也在加紧抢修受损的道路及通信设施,因灾损毁的29处通信设施已有22处恢复,受灾乡镇正在进行清淤作业。潮白新河行洪总体平稳,水务部门加强了调度与巡查力度。
北京市此次强降雨历时长、落点集中且强度大,对北部及东部山区造成了巨大冲击。目前,北京市累计转移了超过10万人,424条被阻断的乡村公路中已有364条恢复通行,力争在31日前使所有干线公路恢复正常。
为支持地方更好地应对灾害,应急管理部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北京、内蒙古调拨了包括编织袋、排水泵、发电机在内的1。2万余件防汛抗旱类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并向天津、河北增派了帐篷、折叠床等4。4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7月31日,佛山市宣布为了加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控制成蚊密度,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将在全市启动为期一周的成蚊消杀重点攻坚行动。
从7月31日至8月6日,佛山全市32个镇(街道)全部村(社区)将重点开展“7天的成蚊消杀”工作。在外环境消杀的同时,动员居民群众同步开展自家室内、庭院和天台等处的成蚊灭杀,通过家家户户装纱窗、挂蚊帐、点蚊香等措施,达到内外同杀、灭防结合的防控效果。
此次攻坚行动将根据疫情发展程度把全市村(社区)分为三类进行成蚊消杀和孳生地清理。一类村(社区)早晚各一次开展全域集中式成蚊消杀;二类村(社区)主要对疫点区域重点开展成蚊消杀,早晚各一次;三类村(社区)则开展外环境常态化整治和成蚊消杀,重点场所与卫生死角为重点区域。
此外,所有村(社区)均需开展户外整治卫生死角,翻盆倒罐清理孳生地;户内早晚各一次开展好群众自家室内、庭院和天台等处的成蚊灭杀,关门关窗,并在全村(社区)室内点蚊香,采取装纱窗、挂蚊帐措施,以实现内外同杀、灭防结合的效果。
此次行动采用“七天七招工作法”,包括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清积水、清垃圾,人人出门涂驱蚊液,以及早上7~10时和下午4~7时实行一早一晚灭成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