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热血漫画照进现实 苏州队3名球员被苏州大学录取及足坛反腐977天落幕!比16
苏超苏州队的三名学生球员赵文锦、陆子皓、陈开忠,同时被苏州大学录取。三人从初中起就是队友,组成了场上的铁三角,被同学们称为“三剑客”。足球特长为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也深刻理解了团队合作的意义——这正是足球带来的魅力。
足坛反腐判决落定,足坛能否迎来真正净化?
当王小平、刘军的判决结果尘埃落定,这场始于2022年11月、以李铁为切入点的中国足坛反腐风暴,终于将18名涉案足协人士送入法网。陈戌源被判无期徒刑,李铁获刑20年,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足球积弊已久的腐败脓疮被强行剜除的剧痛。但舆论的欢呼褪去后,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几张判决书能否真正驱散足坛的阴霾?
李铁案卷宗里藏着中国足球最丑陋的底色:从球员时代就开始的“踢假球”交易,到担任教练后利用国脚选拔权收受“进队费”,甚至通过操控俱乐部引援、商业赞助疯狂敛财。他涉案的5项罪名几乎涵盖了足球领域权力变现的所有可能路径。而陈戌源主导的“归化球员”闹剧,更是将公共资源异化为利益交换的筹码——那些耗资数亿归化的球员,最终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沦为摆设,背后却是一串长长的利益输送名单。
腐败对青少年足球的侵蚀同样触目惊心。在U系列赛事中,有教练明目张胆地向球员家长索要“上场费”,一场地区性青少年比赛的裁判选派权竟能拍出数十万元的价格。当13岁的孩子被告知“不送钱就别想进主力阵容”时,中国足球的根基早已被蛀空。这种系统性腐败绝非个案,而是形成了从顶层决策到基层执行的完整利益链条:足协官员掌握政策审批权,俱乐部老板提供资金通道,教练和裁判充当执行者,甚至部分媒体也沦为“封口费”的受益者。
回顾这18人的堕落轨迹,会发现一个共性:他们都曾处于缺乏制约的权力节点。王小平执掌的纪律委员会既是“裁判”又是“法官”,对假球、违规转会的处罚完全凭个人意志;刘军主导的中超公司将联赛商务开发权变成私人领地,天价转播合同背后藏着大量阴阳合同。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制度设计,使得腐败几乎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