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非法出售个人信息被判刑 母婴信息成“商品” ,外卖大战的补贴成本谁在买单 商
当母婴个人信息被当作商品倒卖,牟利者将面临法律责任。顾先生一家刚迎来新生儿,却频繁接到自称“XX儿童摄影”的陌生电话,对方推销拍照套餐,并准确说出妻子的姓名、电话及孩子的出生时间。顾先生随即报警,警方调查后发现了一条母婴信息倒卖的黑色产业链。
王某某是某月嫂服务公司派驻医院的文员,为牟利与总公司另一名文员刘某某合作收集母婴信息,再向某摄影机构出售。三年间,两人以每条5到8元的价格非法出售近4万条母婴信息,获利31万余元,其中刘某某获利16万余元。到案后,两人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指控两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审理认为,两被告违反国家规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鉴于两人主动退缴违法所得、预缴罚金并有悔罪表现,最终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6万元;刘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7万元。此外,两人还需承担31万元的公益损害赔偿,永久删除非法收集的信息,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
最近,不少新茶饮和咖啡门店的店员被问到是否可以点外卖然后在店内饮用。外卖平台持续进行补贴大战,消费者享受低价优惠。然而,这些大额补贴的成本由谁承担成为问题。
虽然平台承担了大部分补贴,但商家也面临微利、保本甚至单笔亏损的情况。订单激增的同时,单杯利润下降,这让许多商家担心补贴结束后会形成低价依赖。多个平台向消费者推送了包括新茶饮、咖啡和快餐在内的大额外卖优惠券,甚至是需要自取的0元免单券。部分茶饮企业参与外卖大战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热门且出品快的产品上,而0元自取单则选择店内单价最低的品类。具体优惠活动的补贴分摊方式由品牌总部和平台协商决定。
一位水果商家提供的条款显示,根据不同定价的产品,商家也需要付出一些补贴成本,但有一定的补贴上限。例如,商品原价0-20元的,商家最高补贴3元;20-30元的,商家最高补贴6元。不过,有平台知情人士表示,在最近两周的补贴战中,该平台没有让商家承担额外补贴,商家仅承担了日常促销成本,额外增加的优惠都由平台承担。
尽管如此,外卖大战依然让商家们喜忧参半。一家茶饮加盟门店的店长展示了7月8日的一份订单截图,一杯原价19元的饮品,商家补贴了6。4元,平台补贴了9。6元。最终平台的9。6元会给到商家,但扣除配送费和平台佣金后,加上消费者实付金额,最终到手只有5。99元。很多门店员工对补贴规则并不明确,只是按后台算法执行。有的原价19元的奶茶单品,商家对顾客的补贴能达到14元,门店收入只有1。69元。
“有些订单因为设置了较高的补贴额,门店最后到手只有1-2元。”刘力表示,杯子、盖子、保温袋加起来都要1。1-1。3元。参与本次活动后,单杯利润变薄,甚至10单中有1-2单微亏。外卖大战期间,刘力所在门店的每日外卖单量比以往高不少,但总体营业收入却减少。一些堂食客人即使在门店里坐着饮用,也会选择点外卖订单,因为这样价格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