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亮相 映射产业变革新趋势及中国建设银行承销首批科技创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电子电路设计师等。新增的42个新工种则有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等。
这些新职业和新工种反映了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例如,在数智技术引领下,各种岗位更替加速,及时从国家层面对这些职业进行规范认定,有助于提升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
此次公示的新职业和新工种是从社会征集的近400份建议中层层筛选,并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得出。与前两年相比,这次公示的新职业数量保持稳定,但新工种明显增加,多达42个,是近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这表明前些年认证的新职业发展良好,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原有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分工更加细化。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模迅速增加、岗位需求更为多样。为此,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
自2018年启动新职业征集工作以来,申报的新职业数量快速攀升,但并非所有新生岗位都能被认定为新职业。新职业需在社会性、稳定性、独特性等方面满足一定条件。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职业将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相关从业者将能够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接下来,人社部门还将开发制定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为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提供指导。
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向社会发布6批93个新职业。数据显示,民宿管家、网络主播、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一批新职业已吸引诸多劳动者加入,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层出不穷的技术新应用、消费新需求、市场新变化,正让职业二字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有韧性、有干劲的人,正敏锐捕捉新的市场需求,努力寻找自己的职业新路径。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科技创新债券,通过丰富支持主体范围、拓宽募集资金用途、优化注册发行安排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
中国建设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近日成功参与承销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此次首批落地的科技创新债券中,建设银行成功承销了8期债券,引导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涉及的企业包括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科技型企业,以及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等三家股权投资机构。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以增强服务能力为根本遵循,服务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需求与特性,充分发挥“商投行一体化”优势,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科技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