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真要来了?日将军:2025中日或将开战,欧美成日本后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中日必有一战,而且欧美将成为日本作战的坚实后盾!”
日本前海军少将矢野义昭在2012年和2023年两次发表的惊世预言,曾一度引发国际社会对东亚局势的忧虑。
毕竟在他撰写的《2025年中国占领冲绳的设想》中,就描绘了一幅中东乱局背景下中国突袭冲绳的图景,那就是中国将动用约900架战机和超过60%的海军力量,14天内攻占冲绳,并导致冲绳“独立”成为中国的保护国。
如今,2025年已经过去一半,这个预言,是否会在之后的下半年里成真呢?
2025的真实剧本
7月9日,日本“瑞宝丸”号渔船非法闯入中国赤尾屿领海,中国海警舰艇依法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发出警告并驱离,而这类事件在东海已是常态,而非例外。
三天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就进行了45分钟的单独会谈。
日本方面提出三个要求,那就是放宽稀土出口管制、减少东海军事活动、不得改变台海现状,不过中国外长王毅也是当场作出强硬回应:“别拿鸡毛当令箭,中国不吃这一套!”
而且在稀土问题上,王毅就明确表示:作为军民两用敏感物资,中国的出口管制完全符合世贸规则,不会因“企业困难”开绿灯,特别是在涉及钓鱼岛主权和台湾问题时,中方立场更是无妥协空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现实场景与矢野义昭预言的全面战争相去甚远,毕竟今年5月,中国海警船就已创纪录地实现连续216天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牢牢掌握实际控制权。
而且矢野义昭他假设的战争导火索,是中东局势失控导致美军重心转移,却忽略了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但现实是,即使美军已将60%的亚太兵力调往中东,第七舰队实力削弱,可美国对直接介入中日冲突仍保持高度谨慎。
特别是在军事层面,中日力量对比更是让预言显得荒谬,毕竟中国火箭军的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可穿透日本萨德系统,拦截成功率不足50%。
而且在海空力量上,中国拥有3艘航母、055型万吨驱逐舰和约3000架战机(含歼-20隐形战机),日本仅有1艘轻型航母和250架主力战机(200架F-15和50架F-35)。
特别是日本自卫队还存在无法弥补的短板,42个空军基地全在东风导弹射程内,本土毫无战略纵深,而军工生产能力薄弱,全球造船产能占比仅4.7%(中国占47%),如果发生持久战,将会导致日本军备三个月内断供。
揭穿日本的三重谎言
而且中日经济的深度交融,也构成战争最现实的防火墙,毕竟在2023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600亿美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
就连日本汽车产业也占GDP的8.2%,在华业务占据全球利润约30%,一旦冲突将导致日本损失150万个就业岗位。
当2012年日本上演“购岛闹剧”时,中国消费者的自发抵制就已经让丰田、本田销量暴跌30%,而日本企业花了数年时间才艰难恢复,这种惨痛记忆也使日本经济界成为反战的强大力量。
再加上日本每年花费5亿美元采购稀土,其中80%以上依赖中国供应,她们的高科技产业命脉被中国牢牢掌握,也成为日本在博弈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就连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的谎言也是被接连拆穿,毕竟他们“无主地先占”被史料戳穿:1403年出版的《顺风相送》就已明确记载钓鱼岛为中国领土,比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早481年。
虽然日本通过1895年《马关条约》强占钓鱼岛,但二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就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所有侵占的中国领土,但日本却宣称这些文件“不具法律效力”,如同“小偷被抓时反称失主没签合同”。
最为主要的是,中国海警自2012年起实现钓鱼岛常态化巡航,2025年巡航频率已达每年超百次,日本海上保安厅只能远距离喊话,不敢靠近干预。
毕竟中国万吨级海警船对日本不足万吨的巡逻船形成压倒性优势,也使日方陷入“嘴硬但不敢实战”的窘境。
甚至就连美国也在钓鱼岛问题上长期奉行战略模糊政策,虽然根据《美日安保条约》承诺协助日本防卫,但是美国却始终回避主权归属问题。
而且在2025年2月,特朗普虽然曾口头表示“愿用核武器保护日本”,但是私下却对助手坦言:“没必要为几座小岛与中国翻脸”。
就连欧洲也无心介入东亚争端,毕竟俄乌冲突持续消耗欧洲资源,经济衰退阴影未消,德法等国与中国的紧密经贸关系使其介入意愿极低。
而且2024年欧盟与日本签署的《安全保障协定》仅限情报共享和联合军演,并没有任何实质作战承诺。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法治平安淅川2023年01月28日关于中日3年内必有一战?日本前少将:日本会被中国打成第二个乌克兰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7月01日关于日本回应特朗普威胁:不会在日美关税谈判中牺牲农业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25年06月21日关于美专家惊了:非同寻常!日本竟对美国如此硬气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