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两个娘家哥哥上一万,老公的堂哥生气了:你就是出风头
娘家出力,婆家“红眼”?——我的两个哥哥给婆婆上万份子钱后掀起的风波
“树大有枯枝,人多有白话。”人情世故,有时还真是绕不过去的坎。河南农村,2025年春天,我婆婆的丧礼上,就因为两个娘家哥哥每人出了五千块,当场把老公的堂哥气得跳脚——“你这是存心显摆,想压我们一头吧?”
一、养女也有“娘家”,自小穷到靠打工养兄弟
说实话,我是“捡”来的闺女。爸妈原本两个儿子,惦记着想有个女儿,再咋也不敢冒险生了,于是托亲戚抱养了我。咱家底子薄,父母都不怎么勤快,八十年代地里粮食都指不上,穿新衣服是奢望,更别谈吃好的了。
初中没念完,我就扛着行李进了工厂。从早干到晚,那时候一心想着二哥:他爱读书,我不爱,就替他挣学费。二哥的卫校读下来,大部分费用是我出的。
他后来好歹考到了行医证,小诊所开起来,再一步步成了县里有头有脸的小医院老板。我却还忙着操持一家,攒不下一点私房钱。但兄妹情深,这些年,他一直没忘了补偿我,给我买房买车,逢年过节红包不断。
大哥家的事也不赖——当年我撮合他跟我的闺蜜,现在他们夫妻俩修车生意做得火,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其实在我们那,生活再怎么变,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儿子管爹妈,女儿名分归外姓。别看婆家这两位姑姐,从来不伸手操心老人一个铜板,但指责起别人倒是一把好手。
结婚那阵,婆家勉强拿了万把块彩礼,其实娘家哥哥们随口就返了五万。买房,二哥帮着掏了大头。生孩子坐月子,娘家亲戚仨车开到咱门口,给娃费心费力。就连小孩的礼金和生日,哥哥们次次都不落下;反观两位姑姐,出了人影、没出力,买了两个铁碗,凑不够十块钱。这还是“至亲”呢。
婆婆身体垮了,哪个心疼?还是二哥忙前忙后,把省城最好的医生介绍来,帮着治病。生病期间,保姆工资都是我爹默默出。都这样帮了,可有人见了吗?没人吭声。
三、热闹是别人的,责难专属儿媳妇
倒霉的是,婆婆这一走,最“看不惯”的不是别人,偏偏是我老公的大堂哥。公娼白事,本该是齐心操持;两个哥哥谢人情、给帮衬,合计一万,白纸黑字写进礼单。谁料堂哥脸拉得比锅底还长,当着全家亲友的面质问——“你怎么这么能,让娘家人出风头,就是羞我们这些自家人没本事呗?”
呵,轮到自己母亲走了,那两位姑姐每人才象征性出了两百,挽联花圈一搭就算完事——这叫孝顺?其他堂兄弟更不用说,给的一百块都快不好意思拿出来。
我真不明白,难不成娘家人帮点忙还得偷偷摸摸,不能写账单里?发自肺腑地想,受累、出钱、出力都不重要,只要风光不到他们自家人名下,就是罪过?
四、扎心的是人情,暖心的是亲情
整个丧礼,其实最大的感悟,是贫穷时帮助我的哥哥们,哪怕以后各自飞黄腾达,对我依然掏心掏肺,“亲人”这个词,他们比血缘还真。可婆家这头,什么“男为天,女为地”,只认死规矩——结果呢?等真出事,还是得靠娘家人挺身而出。
也许在老家,这叫“民俗”;但放到谁家,这样的亲情,谁能无动于衷?咱家丧事如果没有哥哥和爸妈撑腰,单凭我和老公俩人,估计早捉襟见肘了。
所以啊,谁说嫁出去的姑娘就是泼出去的水?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家人搭把手。有人见不得你好,有人嫉妒你家兴旺,其实都是自己心里过不去。做人嘛,别太计较表面功夫,亲情不是算计出来的。
至于那些嘀嘀咕咕的旁人,咱也只能说一句:各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路上还是自己人最靠谱——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