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枚导弹!乌克兰迎来大靠山,获得了历史性的援助大单
7月10日,Avia网站报道披露,在罗马举行的乌克兰会议上,英国和乌克兰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向乌克兰供应5000枚由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公司生产的防空导弹。
与此同时,乌克兰真理报也证实英国和乌克兰达成历史性协议,乌克兰将从英国获得5000枚70毫米FZ275 LGR(轻型制导导弹)和Martlet防空导弹,这种导弹专门对付无人机、直升机和其他空中目标,根据网站数据显示,这些导弹配备了半主动激光制导头,非常适合摧毁俄罗斯“海鸥”无人机。
下起了铁雨,但每一滴都不便宜
战火烧了两年多,克里姆林宫似乎越来越钟情于一种简单粗暴的打法:空袭,无穷无尽的空袭,据说俄罗斯的无人机工厂,如今每天能吐出上千架“小摩托”,然后像飞蝗过境一样扑向乌克兰的城市和阵地。
七月初那场惊人的大空袭,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齐发,一度把乌克兰部分地区的防空网打到近乎“过载”。
这种战术看上去很威猛,其实骨子里透着一股无奈,它更像是一种饱和式的消耗,用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乌克兰自己也说,就算一次飞来五百多架,他们也能打下来一半多。
问题是,打下来要用什么?用昂贵的防空导弹去换廉价的无人机,这笔账怎么算都亏,俄罗斯的目的很明确:就算炸不毁你,也要耗光你的弹药,让你眼睁睁看着防空系统变成一堆废铁。
英国人送来的不是大炮,而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
就在乌克兰防空资源快要见底的时候,英国人出手了,他们在罗马和乌克兰签下了一份大单,价值二十五亿英镑,核心是五千枚专为低空防御定制的导弹,这批货里,最亮眼的是两款“小家伙”:FZ275LGR和“马特莱”(Martlet)
别看它们个头不大,却招招致命,FZ275LGR轻巧敏捷,体重才十三公斤,速度一点五马赫,专门盯着俄罗斯的“海鸥”这类小型无人机打,它的激光制导头就像猎鹰
的眼睛,一旦锁定,绝不落空,而“马特莱”导弹则更像个全能选手,它本是直升机打坦克的武器,被魔改成防空利器,最绝的是它的智能弹头,能自动识别目标是硬邦邦的装甲,还是天上的“柳叶刀”无人机,然后切换到最合适的引爆模式。
这种“一弹多能”的设计,简直是为俄军“蜂群战术”量身定做的,你用数量淹没我,我就用技术点杀你,英国人送来的不是一门笨重的大炮,而是一把把锋利、高效的外科手术刀。
用你家的钱,打你家的人,这盘棋下得有多狠?
如果以为这只是单纯的军事援助,那就太天真了,这背后,是西方一盘早已布好的大棋——拖垮俄罗斯。
他们的策略很清晰:不急于求成,而是持续给乌克兰输送这种高性价比的“巧劲”武器,逼着俄罗斯陷入一场打不赢、退不出,而且成本高到离谱的技术竞赛。
俄罗斯的短板很明显,高精度武器的生产线,因为西方的制裁早就被卡住了脖子,许多无人机的核心零件还得靠进口,这种情况下,它的技术升级速度,怎么可能跟得上整个西方世界的技术迭代?更狠的一招还在后面,这次军援的钱,英国人破天荒地动用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
这招棋妙就妙在,既不用自己掏腰包,还给俄罗斯送上了一份扎心的“账单”,这等于是在告诉普京:这场战争,你打得越久,我们就用你的钱把你耗得越惨,直到你最后坐上谈判桌,这和某些大国在关键产业链上,对竞争对手搞“精准断供”的玩法,简直是异曲同工。
一枚石子投进池塘,整个北约都起了涟漪
英国的行动,就像往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了一块石头,整个西方阵营都跟着动了起来,美国立刻批准了新的炮弹和“海马斯”火箭弹,德国也准备把压箱底的“爱国者”系统再送一套过去,大家心照不宣,要把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进行到底。
这一连串操作,把乌克兰彻底打造成了抵御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在这里,不仅可以持续消耗俄罗斯的国力,还能名正言顺地加强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
一个乌克兰,牵制住一个庞大的俄罗斯,顺便盘活了北约东翼的战略布局,这笔买卖,对西方来说可谓一举多得。
拿到了新盾牌,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有了这批新导弹,乌克兰的防空体系确实能硬气不少,他们可以构建起一套“层层剥皮”的防御网,远程有“爱国者”坐镇,中程靠“IRIS-T”拦截,到了近处,就是成千上万的FZ275和“马特莱”组成的密集火网,理论上,这足以让俄罗斯的空中突击变得异常艰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显得信心爆棚,甚至放出豪言:“就算俄罗斯一天扔一千架无人机,我们也能全打下来!”
话虽如此,战场终究不是发布会,导弹数量够不够用?士兵们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玩转这些新装备?整个防空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不能像一部精密机器一样协同运转?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直接关系到防空网的真实效果,泽连斯基手里的新盾牌究竟有多坚固,还得在俄罗斯下一波更猛烈的空袭中,用炮火和生命去检验。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了武器本身,它关乎战略的耐心,技术的创新,以及一个国家在绝境中还能迸发出多强的韧性,天空的颜色,将由这一切共同决定。
结语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俄罗斯的战争韧性正在被逐步削弱,尽管俄方通过能源贸易和非西方合作伙伴维持了部分军工生产能力,但高精度武器的生产依然依赖进口芯片和特种材料,这种“精准断供”的打法,与中国在稀土领域反制美国的策略如出一辙,都是通过控制关键技术节点来削弱对手。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英国的军援还暗含着“以乌制俄”的长期布局,通过将乌克兰打造成“抗俄前沿”,西方国家既能消耗俄罗斯的战略资源,又能借机强化北约东翼的军事存在。
信息来源:英国将首次挪用被冻结俄资产利息援乌:提供350枚防空导弹 2025-06-25 澎湃新闻
乌外长称乌克兰迫切需要防空系统 2025-07-01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