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凌晨三点加班被表彰”,问题出在哪? 熬夜奋斗的误区 ,特朗普再向6个
近日,佛山一家公司因表彰一名员工在凌晨3至5点仍能敏锐捕捉客户需求并促成订单而引发关注。该员工因此获得了500元奖励。公司客服表示,加班是员工自愿的,凌晨工作是个例,公司并不鼓励这种行为。然而,由于近期活动频繁,员工们自觉加班,公司也会支付加班费。
对此,有网友质疑这是变相鼓励加班文化。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对员工敬业精神的肯定,但实际上暴露出一个普遍存在的职场误区——将熬夜工作与勤恳、奋斗划等号,完全忽视了职工身体健康才是长远发展的根本。企业方也承认,凌晨3至5点是人体最疲惫的时刻,熬夜工作通常与敏锐和高效无关。
长期熬夜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对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升等问题。若企业将这种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的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宣传,看似激励员工,实际上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只有牺牲健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将熬夜办公和延长工作时间冠上“奋斗”“上进”之名,甚至把“加班”和“敬业”强行绑定,会导致“加班才是正常”“到点下班意味着不上进”等错误观念成为职场默认规则,人为制造并加剧无效“内卷”,让大家不得不透支身体健康去追寻所谓的“认可”,从而忽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对个人而言,健康才是职业生涯的基石。短期来看,熬夜或许能换来一时的表扬或奖金,但长期透支健康的代价可能无法挽回。近年来,职场猝死和因过劳患上抑郁症的悲剧屡见不鲜,根源在于“以健康换业绩”的错误观念。劳动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长远的职业发展应当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而非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
对企业来说,推崇“熬夜奋斗”不仅损害员工健康和劳动权益,也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优秀的企业应在管理上追求“健康的高效”,而非“疲劳的拼搏”。与其奖励和宣扬凌晨加班,不如通过制定合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和引入更趁手的工具等方式,让员工在保证健康的状态下发挥出最大价值。真正的效率应来自科学的工作安排,而不是单纯延长工作时间,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看起来很努力”的伪奋斗观念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美国总统特朗普9日上午致信菲律宾、文莱、摩尔多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六国领导人,通知他们将对这些国家输美商品征收新关税。他在自己创立的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布了这些信函。根据信函内容,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的商品将被征收30%的关税,文莱和摩尔多瓦的税率是25%,菲律宾的税率是20%。新税率将从8月1日起生效。
此前,特朗普在7日已向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发出了首批关税信函,关税税率从25%到40%不等,并预告本周还会有更多此类信函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