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男子深夜在楼顶高空抛物 险酿大祸 ,媒体:智驾不可“盲驾” 技术需稳健前行
高空抛物的危险性众所周知。8日晚上接近9点,广州白云黄园路附近发生了一起高空抛物事件。一名男子站在一栋居民楼的9楼楼顶,不断往楼下扔杂物。马路上的汽车紧急停下,不敢靠近。有街坊发现异常后立即报警,并配合交通疏导员拉起警戒线,但仍有路人险些被砸中。幸好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9日早上,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路面仍留有被重物砸过的痕迹,路边还堆放着一堆碎石等待清理。据知情街坊透露,这名男子就住在这栋居民楼,且不是第一次高空抛物。此前他曾往楼下扔垃圾等物品,被大家及时劝阻。街坊李先生表示,上次他还扔到人行道上,当时保安拦住了他。昨晚也是李先生拉起警戒线并通知物业保安过来处理,据说该男子情绪有些激动。居委曾上门劝说,他也保证以后不再高空抛物。
至于男子为何频繁高空抛物,大家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是路边施工的声音影响了他,但附近居民表示该项目都在正常时间内施工,不会夜晚作业。事发后,警方再次介入,目前正在进一步处理中。据了解,男子的行为与施工无关,今年6月,居委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已上门对当事人进行过劝说教育。
律师指出,按照新修订的治安处罚法规定,对于高空抛物行为人,公安机关可以处以15日以内行政拘留和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涉嫌构成刑事责任,涉嫌高空抛物罪,可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若行为人主观想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安全,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重量刑可至死刑。
智驾不可“盲驾” 技术需稳健前行!7月8日晚间,在2025享界用户星享之夜活动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回应了此前被曝开车睡着一事。他表示当时是在使用智能驾驶时看手机,被路人认出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
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智能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入现实。从辅助驾驶到部分自动驾驶,再到L3级别“可以看手机”的理想状态,技术的发展令人振奋。然而,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对安全的敬畏不能后退。智能驾驶的本质是“辅助”,不是“替代”;是“赋能”,不是“放手”。即便车辆拥有较高等级的自动化水平,驾驶者始终是责任主体。如果“开车看手机”“闭眼小憩”等行为被合理化,驾驶人就会把操作完全交给“智驾”。这就要求智能驾驶技术必须在任何情况下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显然还没有达到这种“万无一失”的成熟程度。
智能并非万能,智驾也不可“盲驾”,科技进步不能代替人的理性判断。当前的L2级系统仍处在“辅助”阶段,存在诸多技术边界和突发风险。在没有L3级别法律许可前,用户必须全程“手握方向盘、眼观六路”,这既是技术要求,也是法律底线。谁对智驾过度信赖,谁就可能在风险中迷失方向。
智能驾驶的发展路径应在稳健与规范中持续演进。监管部门需加快立法步伐,明确智能驾驶不同等级下的责任界定与操作规范,为技术落地提供清晰路径。特别是L3级别的商用标准,应建立严格准入门槛、测试机制和动态监管体系,防止“技术冒进带风险,责任空转无归属”。车企作为技术主导方,要强化“技术+伦理”的双重自律,既要对用户负责,也要对公共安全负责,在产品宣传中准确标注功能边界,避免诱导误用和过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