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识别跨境保健品 揭露制假售假链条-海南老人护孙砍伤醉汉案进展 法院张贴澄
近期央视财经曝光了一条进口保健品的黑色产业链,其制假售假程度令人震惊。这些所谓的澳大利亚、美国或英国品牌实际上多为国内生产,通过一系列非法手段包装成跨境产品,以高价出售,欺骗消费者。7月8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提供了识别方法。
消费者可以通过原产国信息核查来辨别真伪。例如,在Google、Bing等境外搜索引擎输入品牌名称和原产国关键词,查看该品牌是否在国外存在;在Amazon、eBay等境外电商平台查找品牌官方店铺,验证其资质;还可以通过WHO官网查询药品或保健品的备案信息。
供应链追溯也是识别真假的重要手段。如果怀疑产品真假,可以要求商家提供完整的原产地证明、报关单和检疫报告,并核对报关单上的生产国与宣传中的“原产国”是否一致,检查保税仓发货物流信息是否与海关系统数据匹配。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进行更专业的辨别。比如,对比国内外相同功能产品的标准含量范围,注意单位转换(如“mg”与“μg”),警惕未标注具体含量的模糊表述(如“高活性”、“富含”)。境外正品通常有激光防伪码需官网验证,中文标签应包含进口商或代理商名称地址,过期日期标注格式也应符合原产国规范。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计算单位成本来判断。国际运费、关税和增值税通常占零售价的30%~50%,如果发现价格远低于市场均价,需警惕。同时,消费者可以查看商品是否有“CIQ”标志,核实商家是否具备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编号,检查电子底账系统是否可查询到对应订单。
对于保税仓直邮的产品,消费者可以要求提供快递单号并跟踪物流轨迹,正规保税仓发货应有“跨境电子商务”标识,还需注意包裹重量是否与实物相符。
购买跨境药品时,要严格区分“OTC”非处方药与保健食品。处方药必须凭境外医师处方购买。核查药品批号与原产国药监局数据库。
若发现自己买到了假货,消费者应保留商品外包装、防伪标签、物流记录和聊天记录等证据,立即拍照录像。通过平台客服要求赔偿,若协商无果,可向12315平台或海关12360热线投诉。
7月8日,海南省第二中院在杨成杰所在村村委会村务公开栏贴出《澄清通告》,对杨成杰受到的错误判决予以澄清,为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今年5月19日,杨成杰向海南第二中院提交了国家赔偿申请。
杨成杰是1947年生人,2017年8月31日下午2时许,因同村村民杨某全酒后手掐其时年9岁孙子脖子,杨成杰叫杨某全松手未果,便持刀砍击杨某全。杨某全放手后,杨成杰又砍了几刀。经鉴定,杨某全所受损伤综合评定为轻伤一级。2019年7月28日,警方以故意伤害罪对其刑事拘留。2020年至2021年,临高县法院、海南省第二中院先后认定其故意伤害罪。海南省第二中院认为杨成杰第一刀具有防卫性质,但之后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判处杨成杰有期徒刑8个月。2022年6月23日,海南第二中院决定再审此案。2023年1月13日,临高县法院重新立案并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5月19日,临高县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理由为“杨成杰没有故意伤害的犯罪事实,其在本案中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2025年5月19日,杨成杰向海南第二中院申请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申请书》显示,杨成杰方面提出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请求,并要求法院院长以公开登报方式赔礼道歉,同时希望对相关侦查人员、检察官等启动追责程序或将涉案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移送纪委监委立案调查。据海南第二中院立案庭出具的《接受清单》显示,相关申请书已被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