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厂一天卖200吨冰块订单增几十倍 高温催热“冰经济”-自研智驾的车企被华为甩
近期武汉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制冰厂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繁忙的旺季。7月8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武汉一家制冰厂。负责人介绍,从本月开始,工厂进入“爆单”模式,每天可生产两三千条冰块,出货量200多吨,单天的营业额突破8万元。
这些冰块主要用于给机器降温、给菜市场降温,同时也用于学校、建筑工地、火锅店和室外钓鱼等场所。近期武汉最高气温保持在36℃—40℃之间,自升温以来,工人们的工作强度显著增加。有工人表示,他们每个月工资一万多元,包吃包住。
7月8日下午,在汉阳区武汉兄弟制冰厂里,前来拉冰块的货车络绎不绝。厂区里,一排传送架连接着冷库和货车车厢,工人们徒手将一块块结实的冰块推到架上,冰块便顺势滑到了车里。这家工厂生产的冰块包括10斤装的食用冰,售价15元;25公斤冰块,售价15—20元不等;50公斤冰块,售价25—35元不等。拿货量越多,价格越优惠。
工厂负责人余女士表示,25公斤的冰块在室内可提供6到8小时的冷气,在炎热天气下的室外也能持续5到6小时。工厂的冰块均用自来水制作,性价比高,很耐用。每天凌晨4点,就有货车来厂里排队拉货。由于订单量比平时翻了几十倍,现在两台制冰机24小时连续运转,工厂的产能已经接近极限,冰块供不应求,需要从其他分厂调货。很多客户选择半夜来拉冰,而凌晨的单子是一天中最多的。
7月8日标志着一系列智驾技术标准的开始,后续将有更多细节标准陆续发布。进入2025年下半年,华为正在逐步拉开与其他车企在智驾技术上的差距。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和华为联合发布了关于智驾辅助功能行业标准的白皮书。自动驾驶的法规和标准制定过程中,华为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9月华为ADS4即将推送更新,汽车行业可能很快进入自动驾驶商用时代。
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方面,众多车企争相挤进第二梯队,即使面临被指责为“期货”的风险;另一方面,许多车企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难以追上华为和小米的技术水平,自主研发显得遥不可及。
华为的余承东表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不仅处于第一阵营,而且是第一名,并有信心继续扩大领先优势。华为乾崑智驾ADS 4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高速L3商用,2026年之后实现高速/城区低速L4。一个多月前上市的尊界S800首次搭载了ADS 4,展示了部分L3功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也表示,他最近一个月每天都在体验ADS 4 Beta版,感觉非常流畅。
监管部门对L2级辅助驾驶的收紧促使车企更加关注L3级自动驾驶的竞争。主管部门已经给出了L3的具体时间节点:2026年批准第一批L3新车上路。这使得各家车企纷纷抢滩L3,并展开人才争夺战。然而,多家传统车企在招人方面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在超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