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天热宁可吹空调,也别干四事

4周前 (07-08)热点话题25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热射病,不再是高温天里的“稀客”。你可能觉得它离自己很远,像个只会出现在新闻里的词,可现实却不留情地告诉我们:每年夏天,被它夺走生命的人,不少。

  

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蔓延。

  

为什么有人顶着大太阳干农活还能安然无恙,有人却在阴凉里也突然中招?热射病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有躺在太阳下暴晒才会得?它发作的时候到底有多快,多严重?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种看似“中暑升级版”的病,其实比你想象的凶险得多。

  

还有一个问题更让人后怕:我们平时的某些小习惯,到底是不是在无形中把自己推向危险?你是不是也觉得“多喝水、多休息”就能搞定高温?但医生想提醒你,夏天真不是靠硬撑就能熬过去的季节。

  

尤其是有些行为,看似无害,却是热射病的“诱因死角”。热射病,简单说,就是身体的“散热系统”彻底罢工了。

  

人在高温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把体内的热量排出去,体温会一路飙升,严重时超过40度。这不只是“热得难受”,那是全身的细胞在被烫伤,脑子开始混乱,肝肾开始崩溃,身体像被一场看不见的火灼烧着。

  

它不是“中暑”的加强版,它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和猝死一样凶猛。

  

别以为只有运动员、建筑工人、送外卖的小哥才会中招。

  

真正危险的,不是高温本身,而是我们以为“自己没事”的侥幸。很多五六十岁的长辈,白天舍不得开空调,怕费电;晚上关窗睡觉,怕“贼风”;喝热水、穿长袖,怕“寒气入骨”。

  

这些习惯背后的逻辑虽然能理解,但在超40度的高温面前,就是拿身体在赌命。

  

最要命的,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常常被我们忽视。

  

刚开始只是头晕、乏力、出汗少,大多数人一扛就过去了。但当你感觉皮肤开始发烫、心跳加速,甚至突然没汗了,那是身体已经“热到干涸”。

  

它不是缓慢生病,而是突然“断电”。很多热射病的患者,从发作到失去意识,只用了十几分钟。

  

那种“人还站着,一下就倒下”的画面,不夸张。

  

我遇到过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姨,早上六点多出门遛弯,天气还算凉爽,回来后就说有点头晕。

  

家人以为是低血糖,给她喝了点糖水,结果不到一小时人就昏迷了。送医时体温42度,全身抽搐,医生说:这是热射病,最凶险的一种——中枢型热射病。

  

那天其实才33度,可湿度高,通风差,一样危险。

  

大家都在问,那夏天到底怎么做,才能安全、清凉又健康?医生有一句话,听起来俗气,但是真理:宁可吹空调,也别干这四件事。

  

第一,别硬撑着不开空调。很多老年人觉得空调“伤身”,动不动就“风湿犯了”“腰疼了”。

  

其实只要温度控制在26到28度之间,空调就像一把保护伞。它不是冷风机,而是“退烧药”。

  

不吹空调=不排热,尤其是老人,体温调节功能减弱,你以为自己是在“锻炼抗热能力”,身体却早就吃不消了。

  

第二,别在正午户外活动。

  

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中最毒的时段。很多人喜欢趁天亮早出去走一圈,结果越走越晕,越晒越干。

  

就算你是早起惯了的人,夏天也请改一改。太阳不是闹着玩儿的,它晒的不是皮肤,是你的中枢神经和心脏。

  

那一刻不流汗,不是身体清爽,是它累瘫了。

  

第三,别穿不透气的衣服。

  

很多人夏天怕晒黑,捂得严严实实,甚至穿化纤材质的长袖、长裤。还有人为了防蚊虫,穿得像个密封罐。

  

这样做只能让汗液排不出来,热气堆在体内,活像在蒸笼里焖自己。衣服不是越遮越安全,是越透越健康。

  

纯棉、浅色、宽松,才是热天的“盔甲”。

  

第四,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口渴其实已经是“缺水报警”。夏天,身体每天流失的水分远比你想象的多。

  

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本身就迟钝,很多人一天只喝两三杯水,还怕“水喝多了肾吃不消”。真相是:如果你不主动喝水,你的肾才会出问题。

  

内脏就像发动机,缺水时不仅散不了热,还容易“烧坏”。

  

这些看似小事,背后却是生死的分界线。

  

我们老一辈人讲究“顺其自然”,但夏天的高温不是自然,它是气候异变。

  

现在动不动就40度的天,其实是身体根本没准备好的“极限挑战”。你看街边那些绿化带,草都蔫了。

  

人不是铁打的,五脏六腑更不是高温耐火砖。

  

还有一个冷知识值得说说:高湿比高温更危险。

  

当空气湿度超过75%,汗液蒸发就变慢,身体就像穿着湿毛巾在烧烤架上,热气进不去,汗出不来,体温只会越来越高。南方的“桑拿天”,其实比北方干热更容易中招。

  

人在湿度高的环境里散热效率会下降40%以上,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风险翻倍。

  

有人说:“我觉得没那么热,应该没事。”可问题是,感觉不等于真实。

  

人的体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风速、湿度、阳光强度、衣着厚度,甚至你是不是刚吃完饭。真正靠谱的,是测体温、观察出汗量、关注气象预警。

  

不要拿“我感觉还好”当判断标准。

  

还有人问:“那夏天到底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快中暑了?”医生的建议是:看三点——有没有持续的头晕、有没有明显的恶心感、皮肤是不是开始干热了。如果你开始觉得“浑身发沉,不想动”,汗不怎么出了,心跳也有点快,那就不是“太热”,是身体在报警。

  

这时候不是扛,而是该停下了。

  

还有个常被忽视的细节:很多人夏天喜欢午睡,尤其老人。

  

但如果房间不通风、不开空调,午睡反倒成了危险诱因。人在睡觉时体温调节能力会下降,加上空气闷热,可能醒来时就是一身虚汗、心慌气短,甚至意识模糊。

  

睡前开空调,设置定时通风,远比“盖毛巾”来得安全。

  

说到底,热射病不是一个“夏天的病”,而是一种“忽视的病”。它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悄悄积累的。

  

从不喝水、不通风、不吹空调开始,一点点地,把身体推向崩溃。

  

我们不怕热,我们怕的是高温下的“自以为是”。

  

怕的是明明有空调,却说“忍一忍就过去了”;怕的是明明已经中暑前兆,却说“歇一会儿就好了”;怕的是明明知道危险,却为了一点电费、一点面子、一点惯性,把命搭了进去。

  

夏天,不是用来硬抗的,是用来保命的。

  

有时候,活着就是最好的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马倩倩,赵慧.热射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4,44(3):245-249.
[2]张志刚,李晶晶.高温环境下老年人热射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6):978-981.
[3]许明,孙倩.高温高湿环境中的中暑机制及防护策略[J].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2023,41(9):669-672.

“热射病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天热宁可吹空调,也别干四事” 的相关文章

创历史新高 中拉去年贸易额超5184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中拉去年贸易额超5184亿美元

  记者今天(13日)从商务部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拓展,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视频加载中......

亏损260亿后,吉利踩下“急刹车”

亏损260亿后,吉利踩下“急刹车”

  【TechWeb】近日,吉利汽车正式对外宣布,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将私有化退市。   目前,吉利汽车拥有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65.7%,根据公告显示,吉...

两男一女开救护车旅游后续,警方介入,男子身份被扒,果然不简单

两男一女开救护车旅游后续,警方介入,男子身份被扒,果然不简单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泰西娱乐   编辑I泰西娱乐...

夫妻俩家中印制20多万元假币,每天使用量300至3000元不等,印多少花多少

夫妻俩家中印制20多万元假币,每天使用量300至3000元不等,印多少花多少

  2023年9月,江西抚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民警连续接到多起群众举报,称市区内有人在使用假币。经过初步摸排,警方发现,临川、东乡、金溪等多个县区,上千人受骗。...

太惋惜了!死人丧命的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太惋惜了!死人丧命的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天呐,你敢相信吗?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夺走了四条生命。鄄城县陈王路和淮河街交叉口,5月12日下午两点刚过,一个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再平凡。老陈像往常一样开着他的小车出门,前...